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追踪面粉增白剂:还是原生态面粉香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16:54  大众网-齐鲁晚报

   记者在枣庄一家面粉厂生产车间看到,增白剂通过微量喂料机添进面粉。
  

黑色实箭头指示着面粉增白剂从其生产厂家到消费者口中的全过程也是记者进行调查的顺序

  编者按: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食品安全法》,其中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之前,卫生部收到国家粮食局提交的有关“停用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的申请材料。历经多年的“面粉增白剂之争”有望不久后落下尘埃。

  3月5日至8日,本报记者跨越山东、河南两省,奔赴面粉增白剂集中产地郑州,对面粉增白剂市场、面粉生产厂和面粉市场进行明察暗访,对面粉增白剂的生产、销售、使用的过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探究。

  20年的从业经历,让老厂长王安平(化名)亲眼见证了面粉由不添加增白剂到添加增白剂再到目前众多厂家反对添加的曲折历程。

  生产了20年的面粉,如今,王安平最大的愿望是能吃上原汁原味的纯小麦面粉蒸出的馒头。

  为吃上“原生态”面粉,让儿子带上小麦跑到农村的磨面坊

  临近春节时,家住县城的王安平特意从集市上买了一些小麦,让儿子带到农村用老式的磨面机磨了一袋子“原生态”的面粉。

  64岁的王安平在省内一家大型面粉厂里当了20年的厂长,退休后却很少吃面粉厂生产的面粉。究其原因,老厂长了解行业内一个潜规则:市场上销售的面粉普遍添加了面粉增白剂,一种被称作过氧化苯甲酰的食品添加剂。“我到现在也写不出它的化学分子式,但是我深知它对人没有什么好处。”老厂长道出了个中究竟。

  20年的从业经历让老厂长亲眼见证了面粉由不添加面粉增白剂到添加增白剂再到目前众多厂家反对添加的曲折历程。1983年,王安平从部队转业到县里一家面粉厂当厂长,“当时厂里只有 60多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700多名员工”。最初王的面粉厂乃至全国的面粉厂生产的面粉里面并没有添加增白剂,而且初进面粉厂的王安平也没听说过他日后极力反对的过氧化苯甲酰,所以那时面粉蒸出的馒头颜色是黄中略黑。

  面粉厂的迅速发展期,与使用面粉增白剂的时间相当

  小麦粉的国家标准于1987年开始实施,其中允许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沿用至今。国家标准规定,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的最大使用量是0.06g/kg。

  王安平面粉厂的迅速发展期与允许使用面粉增白剂的时间存在着惊人的历史契合。面粉中添加稀释过氧化苯甲酰带来的甜头最先被精明的南方人捕捉到。那时,南方的一些面粉厂最先使用稀释过氧化苯甲酰,生产出来的面粉“雪一样白”,销路非常旺盛。由此,尽管增加了成本,但是更多的面粉厂开始广泛地添加稀释过氧化苯甲酰。

  据王的回忆,最初国内并不生产过氧化苯甲酰,而是从国外进口,价格大约是每吨40000元。随着市场的需求,国内出现了制造增白剂的厂子,并逐步发展起来,其中河南最多,山东省内也有五六家,最终形成了一个小的产业。最初,工厂购进过氧化苯甲酰,然后用玉米淀粉等物品进行稀释,从而进入面粉厂。“由于国家标准中的添加量非常小,0.06g无法直接加入1千克的面粉里,所以只能使用稀释过氧化苯甲酰。”王安平解释道。

  王的面粉厂使用稀释过氧化苯甲酰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任厂长的时候,王安平对使用面粉增白剂是很勉强的,“只在面粉里加一点”,否则销售商就打来电话称不加增白剂就不要货了。于是,王的厂子开始逐渐地被“市场”逼得加起了稀释过氧化苯甲酰。最初购买面粉增白剂,需要经过经销商从中介绍,“最初我们是从济南的经销商手中得到的在外国已经稀释过的过氧化苯甲酰。”

  从此,“白”面粉的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了。

  为一个俄罗斯原味面包差点掉眼泪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市场上经常出现过氧化苯甲酰超标的面粉,国家的工商质检部门开始对面粉中的增白剂进行严格检查。“当时我在厂子里也是害怕挨罚,但也没有逃过。”王安平说。在江西和长春,王的面粉厂的销售商被政府部门检查并处罚,经销商就打电话让厂子里面的人去处理。“他们被处罚了,我们厂子帮着出钱。”王坦言,“但是你如果不加面粉增白剂,经销商就不进你的面粉。”处于两难境地的王安平此时更加讨厌过氧化苯甲酰了。

  上世纪90年代末,王安平去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考察。在那里,王安平差点为一个俄罗斯原味面包而掉下眼泪。“我吃到了人家俄罗斯的原味面包,那种天然的麦香味让我特别感慨,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做出这样的面包?”王安平说到此处甚为激动。

  本世纪初,很多大型面粉厂家开始反对添加增白剂

  消费者对面粉白度的挑剔,经销商对白度的苛求,国家对面粉增白剂的严管,社会舆论对食品添加剂的“炒作”与误解,使得许多面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陷入多难的境地。

  本世纪初,很多大型面粉厂家开始反对添加面粉增白剂。王安平成为一名积极的参与者。“之所以很多面粉厂站出来要求制定法规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我考虑其中有多个原因。”王安平分析道。首先,添加面粉增白剂无形中增加了成本。目前国产的稀释过氧化苯甲酰价格不低于14000元一吨,“像我的厂子,一年至少需要30万元的面粉增白剂。”

  其次,面粉增白剂添加到面粉里可以达到鱼目混珠的作用。劣质的面粉加了增白剂后就看不出来劣质,优良的面粉也看不出优良。比如,小麦在处理过程中加进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结果面粉颜色没有光泽,但是经过添加增白剂,就会使面粉变得光白。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国家规定的添加量非常小,经过有限的搅拌很难达到均质的程度,其增白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增白效果不满意便增加使用量,直至超标。”王安平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现在的馒头哪还有小麦的香味,面粉增白剂破坏了面粉中的麦香。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吃到‘原生态’的面粉。”王安平最后仍然不忘呼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