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委员张近东建议对城市贫困人群实行家电补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13:16  中国新闻网
委员张近东建议对城市贫困人群实行家电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张近东

  中新网3月6日电 当前“扩内需,保增长”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与之相关的家电下乡、就业、振兴物流、假日经济等问题,成为本次两会委员热议的重点。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也就这些经济民生问题,提出了四项提案。

  一、现代化流通基础平台是内需的持久拉动力

  张近东就针对目前的国家金融状况提出“扶持现代化流通基础平台建设”的提案,他认为这是目前国家鼓励投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大内需的良好举措,现代化流通基础平台的有效建设不仅将全面带动产业升级,并且将形成对内需消费的持久拉动。

  扶持现代化流通基础平台建设关系国家中长期发展

  提案中张近东指出:目前我国物流网络覆盖面不完整,重城市、轻乡镇,重发达地区、弱落后地区,不利于落后地区和农村的流通与服务等发展。同时,现代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程度低;缺失大型优秀物流企业。按照美国、日本的物流现代化水平,我国每年至少多支付3万亿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中心,降低库存费用、周转费用、配送费用等是美国、日本物流总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

  他还举出了苏宁去年投入运行的南京雨花物流基地作为例子来证明物流平台也大大地压缩了企业的成本。数据显示,苏宁第三代物流基地使用的多层立体机械库货架将使相同仓储面积下库存数量相比传统库存方式提高一倍;自动作业机械的使用将使装卸货效率提高三倍左右;标准化操作将使坏机率削减90%;WMS库存管理系统对机械操作的自动管理将使进货和出货的差错率几乎为零;信息管理下的配送车辆将使反应能力和送货能力都将大大提高。

  张近东说:“政府应该把‘扶持现代化流通基础平台建设’放到‘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层面’”,培养以企业自主建设为主,大力扶持现代物流,尤其是平台建设、信息软件和专业人才三个方面建设,实现“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重视优质商业资源 对国内零售企业加大倾斜力度

  而作为目前流通建设的生力军,大型零售企业的自建能力应该受到相应的重视和扶持。张近东提出:大型零售企业的物流设施建设,可以带动整个行业供应链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集约与下降,同时对零售业及相关产业的就业与税收有积极的影响,并且可以提高零售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市场的服务能力。

  目前国内零售企业已经形成大型国内连锁与区域性连锁等多形态连锁模式,其巨大的物流配送现状注定了其建设自有物流设施的需求,但是目前商业资源还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张委员就提出目前物流开发建设中两大方面问题:

  一是土地出让前提与属地税收缴纳挂钩,要求企业拆分注册,导致企业管理难度加大。

  二是物流用地出让条件设置较高,导致企业项目建设难度较大。

  这两大现象造成了目前物流基地建设的重大困难。张委员建议国家对于具备自主开发、落户发展的能力的大型零售企业应给予优惠政策,在其物流用地上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合理制定土地出让条件,降低土地出让金标准,适当放宽资金支付条件等。这将于能够实施大规模流通平台建设的大型零售企业以极大的支持,加快物流产业升级。

  实施技术更新 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

  针对流通现代化,张委员特别提出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其认为“信息化和现代营销技术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也是现代化流通的重要标志。”

  基于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加强经营管理能力,整合全球资源是一项“投资周期长、金额高,而且需要持续不断地”项目,张委员建议在商业企业信息建设和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研发和数据中心用地的选址、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大型零售企业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等方面国家能够给予政策上和财力上的支持。

  张近东还指出,商业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之一,政府应该提供与工业企业平等的社会条件。部分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还未得到实际落实,例如商业企业用电价格与工业企业等同等,部分情况下商业企业应该享受与工业企业相同的条件,如商业企业用地与工业企业用地存在的政策差异;高技术扶持方面,政府投向工业企业的比重远远多于商业企业等。

  最后张委员呼吁国家加大对于商业企业的重视,加快国家流通行业发展,进一步实现有效、持久地拉动内需,确保国内消费增长,而包括苏宁在内的大型流通企业也应当根据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去制定和实施着眼于长远的现代化基础物流平台建设。

  据悉,苏宁目前正在不断加大全国现代化物流平台的建设,在成功投入运行了南京、北京、杭州三个大型现代化物流基地后,09年苏宁将同步在沈阳、天津、北京、无锡、成都、重庆、徐州、苏州、上海等地开工9个物流基地,同时计划开发签约16个物流基地,逐步搭建起覆盖全国近千家门店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二、改变大学生就业模式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更是社会普遍关注并为之寻求解决之道的热点话题。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工作的首位。为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递交了关于改变大学生就业模式的提案。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委员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从高校招生模式、教育模式和就业模式等方面全面改革。

  他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第一,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度有待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偏多,但是实践能力不足,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出现差异;第二,目前,不少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基本上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社会实践的目标不明确、社会实践的内容不完善、社会实践的考核不标准、社会实践的结果差异比较大;第三,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的离职率偏高,边干边跳槽现象频繁。不少高校为了提高“教育就业率”,采取各种手段为大学生找工作,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普遍不满意,边干边跳槽,对于大学生今后的事业生涯产生不好的影响。

  针对以上现象,张近东委员建议:实行“见习制”,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的课程。他指出,可以把“社会实践”也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大学教育课程,列入大学阶段关键性教育任务,制定“社会实践”的标准、制度、流程,建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档案。他提议,可以考虑在在大三、大四期间,实行“见习制”,学生抽出6个月的时间到社会实习,企业提供见习条件,进行岗前培训,进行见习管理, 同时建议政府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每名大学生财政补贴1000元——2000元给见习企业。见习结束时,学校与企业对见习进行总结与评价,对于优秀的见习生,企业可以优先录用。最后,他鼓励大学生树立“平常心”,选好平台,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放弃“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理性地选择一份工作, 一旦选择了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工作, 真正融入企业,在得到企业认可的同时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建立企业与人才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

  苏宁电器在改革大学生就业模式方面已经做出了诸多尝试。据悉,继去年年底面向2009届大学毕业生招聘2000人的1200工程七期招聘工作启动之后,近期苏宁再度推出“大学生实习计划”,计划和全国50家211工程重点高校签署实习基地协议,向在校大学生每年提供8000个大学生实习岗位。苏宁电器后期还将针对已毕业未就业的应届大学生再提供一定数量的见习岗位,让每一个走上见习岗位的学生受到历练,为就业做好准备,从而实现从实习到见习,再到1200工程的“大学生三级选拔机制”,使高等教育和企业发展用人需求形成紧密互动。

    相关报道:

    苏宁家电下乡首推一站式服务方案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