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黄前柏
“家电下乡”方兴未艾,“汽车下乡”又已摩拳擦掌!
在扩大内需保增长的背景下,继家电下乡后,汽车也跨入了“下乡”的大军。3月1日,“汽车下乡”政策正式启动。但据记者了解,“汽车下乡”有关配套细则仍在制定中,具体方案仍未确定。
“汽车下乡”得到
政策前所未有的支持
按照1月份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这意味着农民购买上述车型不仅会获得购置税减半的优惠,而且将获得财政补贴。
据业界人士推算,按照目前每年微型客车与轻型载货车销量共180万辆左右的规模,50亿元的财政补贴均摊到每辆车上接近3000元。而此前国家已对购买1.6L以下车型的购置税减半,这样按照每辆微客4万至5万元的价格计算,仅减免的购置税就有2000元左右。二者相加,农民购买1.3L以下微客或轻型载货车可得到近5000元的优惠。另外,按照有关专家的预测,50亿元的财政补贴至少可以拉动150万辆的汽车消费。
据记者了解,“汽车下乡”配套细则虽然还未确定,但是补贴政策的大体方向已经确定:在补贴方式上,以直接补贴替代“报废、换购”方式;车企选择上,摒弃招标方式,实行“只限车型、不限品牌”;补贴车型范围上,由微型客车扩展至1.8吨-6吨的商用车,不包括微轿等轿车。
“汽车下乡”
当前是个好时机
没有人会怀疑“汽车下乡”是未来国内汽车消费的趋势,但是这个时候是不是最好的时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董扬认为,“汽车下乡”政策此时推出很及时。我国目前城市地区汽车消费疲软,只有农村地区汽车销售量增长较快,有很大的潜力。另外,“汽车下乡”能够拉动内需,为保增长贡献力量。也有业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汽车下乡”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消费水平,目前我国还有600多个贫困县,这些地方现在肯定时机不成熟。
时机成不成熟,农村市场和农民是否有汽车消费能力?汽车企业是不是已经准备好?这两个条件是一定需要考虑的。
从记者的观察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农村地区具备了汽车消费的能力。但更多的是很多农村地区并没有这个消费能力。一位接受采访的农民大叔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我目前家庭收入不高,储蓄将来更多的会花在孩子的教育、住房的改善和医疗上。而且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很多配套设施不完善,买了车或许更加麻烦。”
还需着力开发
农村市场
潜力巨大但同样相当脆弱的农村市场,如何合理地开发?成为政府、车企等都需要考虑的课题。现在如火如荼的“家电下乡”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农民补贴不到位、产品并不便宜、产品质量有问题等等,这些“家电下乡”所出现的问题,如何避免?
首先,政策的执行是个考验。面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中国特殊国情,如何确保这50亿元的农村购车补贴发放到位,是所有人都关注的问题。同样,关于“汽车下乡”细则的版本,也有很多的说法,这样让很多企业除了兴奋,更多的是茫然。吉奥汽车公司董事长缪雪中的担心就是,如果还是像家电下乡那样招标、限定企业与产品,对于吉奥这样的实力弱小企业来说,很难有参与的机会,许多车企呼吁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地方和企业利益博弈也是“汽车下乡”面临的一个考验。很多地方政府先后出台的“优先购买本地产品”的政策,让一些企业很担忧。比如吉林省长春市近期出台文件扶持本地企业,如鼓励政府采购及各县(市)、区在购车和报废更新车辆时,按规定标准首选一汽集团产品,对新购一汽产品并在长春市内落籍的用户,免收新购汽车检验费、验证费。
作为有买车需求的农民来说,买车之后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汽车销售及售后渠道延伸难度大。在农村地区如何将销售网络向下延伸,选择适合的经营区域,这些对经销商来说操作起来都有难度。农村市场分散,不适合4S店的模式,需要寻找更妥善的方式解决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问题。通常销售及服务网络大多停留在县市级层面,一些县里甚至连一家汽车经销商都没有,设在村镇里的更少,因此在农村地区增加销售及售后服务点至关重要。
“‘汽车下乡’不仅是对此次农村地区买车的补贴,这只是一个开始,‘汽车下乡’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规划,有许多配套工程需要完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