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胡苏
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主要配套工程码头52万吨原油库区输油管线。本报记者 张爱林 摄 连日来,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的一连串动作引起了世界瞩目。2月20日,中国与巴西签署了进口量300万至500万吨的原油进口合同;2月17日,中俄“贷款换石油”谈判落下帷幕,俄罗斯承诺未来20年每年向中国输出1500万吨石油;委内瑞拉也将在未来几年中每天向中国出口100万桶石油……
一方面是中国加快寻求海外油源,另一方面的现实情况是国内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尚且不足。在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徘徊的背景下,我国如何快速提升油储能力,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通过削减国内原油产能,充分利用民间油储力量“藏油于民”,加快引进产油国投资国内石化产业等途径,扩大原油进口,增加石油战略储备。
低油价带来石油储备良机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油价近期困守于每桶35美元至45美元区间。相关专业人士指出,这给中国增加石油储备带来了好时机。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石油消费增量国。去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达到50%,接近国际上通行的安全警戒线。而且我国人均石油消费大概仅为世界人均的一半,今后石油消费增长幅度持续加大和对外依存度增长是一个必然趋势。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70%。
林伯强说,基于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无论油价高低,建立稳定、充足的石油储备都是必须做的事情,只是当前的低油价给我们带来了以较低成本扩充石油储备的时机。从长远来看,我国石油战略安全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建立与油价高低并无直接关系;二是对于石油,能储备就储备,不能储备则尽量利用国外的资源。
事实上,即使是经济已经陷入衰退的美国,仍不顾石油消费量的减少,疯狂囤积石油。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08年12月,美国的原油进口量由11月的2.6亿桶增至3.2亿桶,截至今年2月初,美国的商业原油库存已经达到惊人的3.5亿桶,石油战略储备更是超过了7亿桶。目前,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的交割仓库,库存已经增至创纪录的3490万桶;全美国的石油储备已相当于其150天的进口量。另外,欧佩克还宣称:截至1月底,估计有7000万桶至8000万桶石油储存在海上的35艘至40艘油轮上,相当于世界超级油轮数的7%至8%。
虽然市场对油价走势仍存不同看法,但业界公认国际油价不会长期维持在现在的低位。林伯强说,“以现在的油价来看,向下的空间很小,向上的空间很大,也就是说现在进口原油,将来获利的几率远远大于亏损的几率”。
油储能力不足的尴尬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基本面较好,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利用目前的机会,加快原油进口以确保国内供应。
厦门市华东海石油仓储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石油产品贸易、销售、仓储、运输业务的企业。公司总经理叶学军表示,像华东海这样的国内民营油企,油源供应始终不稳定。现在国际油价正处于低位,这个时期国家应该借助充足的外汇储备,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更多的石油。
但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1月份我国石油进口不升反降。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原油进口1282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8%,成品油进口239万吨,同比下降26.2%。
林伯强指出,当前我国加大石油进口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资金问题,买油得有钱。近两年,中国外汇储备以超常规的速度增长,油价下来以后外汇储备增长可能更快,所以可运用外汇储备进口石油。传统的外汇储备很大部分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现在看来购买美国国债肯定比购买石油的收益低。
还有人担心中国加大石油进口将推高国际油价。目前需求疲软已阻止油价突破价格区间的每桶45美元高位;但同时原油产量减少也令油价保持在每桶35美元上方。林伯强说,随着需求进入季节性低谷期,而且在发达国家整体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增加原油进口对国际油价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另一方面,原油进口还受到自身储备能力的限制。我国2004年启动的第一批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已于2008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储备能力仅为1000多万吨,远未达到30天进口量的储备规模。2009年我国将继续启动黄岛、锦州等8个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建成后石油储备能力将大大提高。但问题是,油价未必会保持长期低位运行,等待中国储备基地的完工。
通过分析,林伯强指出,当前制约我国扩大原油储备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油储能力不足,且在短期内难以突破。由于国际油价的不稳定性,对于国家长期的石油战略储备,目前低油价的机会帮助并不大。
“藏油于民”突破短期油储能力“瓶颈”
“较为务实的做法,是重点着眼于短期措施,把所有的‘坛坛罐罐’都搬出来,扩大短期石油储备能力。”业界人士强调。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统计,我国的民营石油仓储能力约为2.3亿吨,能够得到利用的仅为几十万吨。作为短期措施,国家可考虑将民营油企的闲置库容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例如可租用民营油库,“藏油于民”。林伯强认为,利用民营库容储备会涉及一些监管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相对于国际原油市场的走势来说,更容易把握。
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市华东海石油仓储有限公司正在投资,分两期建设总容量为30万立方米的油库。叶学军表示,“如果国家租用民营油库储存原油”,我们很欢迎,这对国家和民营油企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模式。“毕竟油库的建设、维护、管理需要高昂的费用,如果能将部分闲置库容出租给国家,将为企业分摊大量管理成本。”
同时,可考虑适当削减国内原油开采量,尽可能地增加进口量。林伯强说,石油限产可能有一些技术问题,还涉及相关企业的效益问题。但短期策略应该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国际石油资源。中国长久可靠的能源安全应当立足于国内储备,因为只有国内能源的价格和数量才是最终可控的。
专家还建议,在目前低油价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加快石化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由于国际油价较去年大幅回落,我国石化企业“走出去”谈判应该比较容易一些。例如今年2月17日,长达9年悬而未决的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在国际油价低位徘徊的背景下,终于以“贷款换石油”的形式达成协议。
“引进来”,即引进产油国到我国投资石化产业,以“市场换石油”。2007年3月,中石化、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公司合资50亿美元,在福建泉州成立我国第一个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一体化中外合资项目,预计将于2009年3月份全面投产。就在今年2月15日,该项目从沙特首批进口的近12万吨原油运抵泉州青兰山码头。
林伯强表示,“引进来”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对于产油国,中国持续的石油需求将提供更大的市场,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过重依赖;而中国则可以获取长期稳定的石油供给。
“‘引进来’较少触及能源问题的敏感面,可以避免海外石油资产并购的种种障碍,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制度上都对中国油企有利,可能是获得油源的更有效途径。”林伯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