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规划指路:钢铁业收购刚刚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06:45  东方早报

  2004年被指违规

  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曝光说,宁波建龙是违规、越权审批上马的项目,此前受到以发改委、银监会为主的国务院调查组的审查。宁波建龙项目恰好事发于江苏“铁本事件”之后,因此被称为“铁本第二”。

  当年7月,经国务院授权,浙江省委、省政府公布了建龙事件的处理意见,对建龙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违规行为及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但由于宁波建龙项目本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毗邻宁波港,非常适合发展钢铁行业,因此国务院要求浙江对该项目进行重组,重新申报。2004年8月,浙江省政府给出初步意见:让杭钢集团控股建龙。

  2006年重组,杭钢介入

  2006年7月,由“宁波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变身而来的“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而对于为何在此时退出宁波钢铁,复星集团内部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对复星集团来说,只要转让价格合适,公司拥有投资收益,退出宁波钢铁还是可以接受的。而建龙集团一位中层更是对记者透露,宁波钢铁的盈利能力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在去年下半年以来钢价急速下跌的情况下经营更困难,另外由于宁波钢铁股东众多,建龙方面不能有绝对的话语权。相比之下,建龙集团自己全资控股的四个钢厂在去年最差的时候都是基本盈利的。 

  上述民营股东的萌生退意,“帮助”宝钢圆了多年的“宁波梦”。“参与宁波钢铁的整合,对宝钢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业内人士认为,一是宁波靠近大港口,资源难得,二是距离主要钢材需求市场近。宁波钢铁的厂址就在国内第二大港北仑港的旁边,厂界西侧就是北仑港铁矿石中转堆场,这正是国家所鼓励的在沿海建厂的实例。 

  目前,宝钢的全国钢铁版图中已拥有了八一钢铁和广东钢铁集团,不过距离其2012年实现8000万吨的战略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在春节前宝钢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宝钢董事长徐乐江也指出,宝钢需要调整参与兼并重组的模式和运作方式,更加谨慎地思考和选择适合宝钢的兼并重组实施路径和举措,并加大力度培养公司的兼并重组能力。 

  如今,徐乐江正在“兑现”他的“诺言”。

  记者观察

  《规划》指路,“疯狂的收购”刚刚开始

  东方早报记者 李晓辉 

  看起来,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并不全都是坏事,它让一些企业变得虚弱,却让一些企业变得更强壮。如果没有此次危机,就没有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称《规划》)明确坚决的推出;如果没有此次经济危机,众多原本优质的资产就不会沦落到贱价出售;如果没有此次经济危机,或许昨日宝钢集团(下称宝钢)和宁波钢铁(下称宁钢)之间的交易就不会达成。相信这只是由《规划》拉开钢铁业重组闸门的开始,一轮比2008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疯狂收购”刚刚开始。

  原本宁钢投资170亿元,坐拥宁波北仑港口优势位置,现实产能400万吨,远期规划产能800万吨。就宝钢和宁钢这笔价值20.214亿元的现金换56.15%股份的交易,颇为有趣的是,按照宁钢36亿元的注册资本总额换算其相应股份,就是此次宝钢获得控股权所付出的现金。也许,这种“资产评估”方式只有在金融危机、《规划》政策双重“推动”下才会出现。事实上,此次宝钢与宁钢之间交易的接洽,也不过几个月时间而已,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高效率”。 

  全球钢铁业正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面临行业低谷期,中国钢铁业虽然被公认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但未来需求的减少、产能的过剩,已经成为共识。按照中钢协对今年钢材产量的预测是,将低于去年5亿吨的产能,只有4.6亿吨,消费需求量也比去年更低。 

  “在年景不好的时候,积蓄能量;在年景好的时候,释放能量。”现在中国钢铁业正是积蓄能量的时候,就等春暖花开时。目前,中国钢铁业的问题颇为明显,就是“产能过剩、布局分散”。钢铁业一位企业高层对记者表示,“现在正是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时候,有政策的支持,也有财政的支持。” 

  在《规划》中就明确,“鼓励中央企业在国内的联合重组中发挥先锋作用,力争三年内钢铁业联合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若干个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集团产能达到45%以上。” 

  宝钢、武钢、鞍钢这样的大型钢铁企业定是此轮重组的受益者,低价收购甚至是无偿划转的案例会愈来愈多,这种“疯狂收购”只是开始。 

  “疯狂收购”开始的时候,必然是外界所诟病的“整而不合”,更多的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人的思想本身的问题,面对区域归属权所存在的壁垒,和新旧管理人员的磨合,这些才是战略能否执行下去的根本桎梏因素。不过,随着眼前的危机的压力,向心力会空前统一,因为谁能够带领企业走出困境,谁才是真正的“领导”。这时,对于这些肩负起重组责任的带头人们,这就不仅仅是由于其先天的政策优势,更多的是依靠自身战略眼光和管理执行能力。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话题是,此次《规划》中,均提到的是国有企业整合。那么,民营钢铁企业没有政策的支持,没有银行信贷的支持,将去向哪里?原本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在这种流动性不足、信贷紧缩、整个钢铁行业低迷的大背景下,这一切看似已经不成立。甚至在西方国家,这种“回归国有”的趋势也很明显。这到底是怎么了? 

  “疯狂收购”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够对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起到实际的作用。特殊情况下,只能特别对待。也许国有和民营在企业运营的微观层面上都不是问题,而是谁能在危难情况下能够带领企业维持生存、走出困境、获得盈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