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俄贷款换石油大单敲定 中国能源战略布局提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 05:1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俄贷款换石油大单敲定中国能源战略布局提速
贷款换石油大单敲定。(图片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任晓

  17日俄罗斯与我国签署了价值250亿美元的大型能源协议。由此,中国可确保未来20年获得来自俄罗斯的石油供给。同时,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向俄方贷款250亿美元。专家指出,协议的签订对于中俄双方形成双赢;从长远看,协议的签订是中国建立能源战略储备的重要一举,无论是对我国外汇资金的运用,还是未来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危机促合作

  俄罗斯与中国早在2008年秋天就签署了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原计划俄罗斯两家公司在2008年底之前就获得第一批贷款,但双方未能就贷款条件达成协议。俄方坚持采用固定利率,中方则坚持采用浮动利率。专家指出,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的恶化是促成这一大单的重要原因。

  专家介绍,俄罗斯2009年财政预算的重要参考指标是国际石油价格底线为75美元。当国际油价为每桶60美元时,财政收入则开始出现赤字;低于50美元时,赤字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这一轮油价暴跌对俄外汇储备影响惨重,不仅如此,金融危机已演化为经济危机且在俄国内愈演愈烈。

  负债累累的俄罗斯石油公司急需大量资金。该公司曾为收购破产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资产大量举债,目前处于严重负债状态,且需要大量资金投资购买新油田。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则需要大量资金投资购买管道。在这一背景之下,双方的谈判进程加快并迅速达成协议。

  中国的战略布局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近年来中俄之间一直都有石油贸易,但由于主要靠铁路,运输不方便且量不大。此番关于中俄修建管道协议的落实,是贸易协议谈成的一个基础。

  “贸易协议与贷款协议的谈成有一定的捆绑关系。俄罗斯缺钱,而中国可以实现进口石油渠道的多元化,双方形成互赢。”董秀成说。

  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地区,近80%的石油进口需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口渠道单一,容易受到热点地区局势变化的影响。“此次中俄贸易大单,使进口渠道多元化,除了海上运输,也开发了陆路运输,符合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董秀成说。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目前国内经济较为低迷,但从长远看,中国经济长期较快的发展不可否认,对石油的需求量巨大。根据协议,俄罗斯将在2011至2030年间,每年向中国通过管道输送1500万吨石油,这一规模相当于2008年中国石油进口量的1/10左右。此次中俄石油贸易大单的签订,是中国建立能源战略储备的重要一举。

  同时,专家指出,长期看,美元存在贬值趋势,而原油价格已经下跌得很厉害。与其任由手中的美元贬值,不如积极主动出击,换来能源的使用价值。而未来能源升值,即使不需要石油,卖出也可以获得收入。

  其次,关于此次贷款利率的谈判也备受关注。专家指出,抛开石油的战略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谈,即使原油价格上涨,我国获取的利率收入也可以对冲原油价格上涨的一部分,所以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此次协议的签订都对中国十分有利。

  此外,董秀成表示,与对欧美的出口不同,俄罗斯的消费市场有限,纺织品等中国传统出口产品在俄罗斯认可度并不高。发展中俄贸易,最重要的是要有大宗商品出口,对中俄贸易来讲主要在于能源、军火的出口。此次签订石油贸易,有助于壮大中俄贸易规模。

  加快建设石油储备体系

  对于中国增加石油储备问题,董秀成表示,尽管目前油价低,但中国建立石油储备,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石油储备能力很弱,无论是国家储备还是商业储备,都缺乏储备设施。所以,下一步需要加快储备体系的建设。

  他还表示,此次协议的实施还需要具体落实,“例如假设由中石油购买俄罗斯提供的石油,未来20年里,每年和俄方签一次合同,都要按照当时的行情谈一次价格,和目前的低油价没有太大的关系”。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