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瑞一直以来就有“以并购做大”的传统,但是问题在于其市场的扩张和产品种类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研发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速度,这次收购惠氏,辉瑞得到了什么?
文|《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
如今,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大多数企业都在紧急瘦身,准备过冬,但是全球制药巨头美国辉瑞公司却以680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其竞争对手惠氏公司。反其道而行之的辉瑞此举意在何为呢?
借钱买惠氏
2009年1月27日,全球最大的药品制造商辉瑞与其竞争对手惠氏宣布,两家公司已确定达成并购协议,辉瑞以现金加换股的方式收购惠氏所有股份,每股惠氏普通股将转换成33美元现金和0.985股辉瑞普通股,共计每股支付约50.19美元,总价值约为680亿美元,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完成全部收购工作。
辉瑞支付的68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除了三分之一的现金和三分之一的股票外,它还需向银行贷款约220多亿美元,为此辉瑞接受了由美国银行、美林、JP摩根、高盛、花旗以及巴克莱组成的银团提出的苛刻贷款条件,融资成功,完成收购。除此之外,辉瑞还需向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等机构支付总额高达2亿多美元的交易咨询服务费用。这次收购是一次对辉瑞融资能力的大考验。
虽然如今全球经济不景气,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但是拥有大规模现金储备的制药业依然保持了并购融资的强大实力,最有可能出现大规模并购活动。辉瑞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全球制药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拥有较为理想的流动性。同时,连续5年业绩欠佳,不得不令辉瑞重新开始寻找收购对象,以拓展业务新高峰。
对于此次交易,辉瑞表示很满意,称符合公司战略。据悉,辉瑞2008年的销售额为484.18亿美元,净利润81.44亿美元。而惠氏是全球三大生物制药之一,全球制药行业中排名第九位,2008年销售额总计224亿美元,净利润为46.16亿美元。预计此项交易完成后,可实现70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净利润超过127亿美元,使辉瑞在企业规模方面远远超过其竞争对手法国赛诺菲安万特、日本武田制药公司等欧洲及日本制药公司,进一步巩固其业界霸主地位。
意在解除专利到期桎梏
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处于衰退中,辉瑞这次收购惠氏看似突然,出乎人们预料,但是其背后蕴含着有关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慎重考量,主要是基于辉瑞自身制造的药品专利到期,所造成的企业比较优势弱化而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辉瑞自成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业务领域也在不断地壮大,目前主要包括三个业务领域,即医药保健、动物保健,以及消费者保健品。辉瑞的产品多为处方药,主要产品包括先锋必、舒普深、希舒美等,行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生产处方药的企业都会面临这样一个致命的问题,即产品专利到期,大量仿制药上市,从而失去竞争优势。辉瑞的专利到期问题非常严重,一方面,辉瑞不是一种产品专利到期,而是多种主要产品同时到期,其中,辉瑞最大的王牌产品降胆固醇药物立普妥,将于2011年到期,而其仅去年一年全球销售额就高达125亿美元,约占辉瑞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随后,左洛复、希舒美等畅销药品的专利也即将到期,而另一畅销药络活喜已于2007年9月专利到期,届时仿制药大规模上市,将严重影响到辉瑞收益。另一方面,虽然辉瑞拥有世界顶尖的药物研发人员和设备,但是由于处方药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以及各国日益严格的审核制度等等因素影响,辉瑞在主要盈利产品的补充上出现了断链,辉瑞最新研发上市的戒烟新药畅沛也因具有较大副作用导致销售萎缩。因此,辉瑞才会不遗余力地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收购活动。
与辉瑞主营业务不同,惠氏业务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和疫苗业务等领域,在处方药品、非处方健康保健产品和营养品领域都具有领先优势。通过收购,辉瑞不仅可以得到惠氏包括世界领先的生物药剂Enbrel、全球销量最大的肺炎疫苗Prevnar等在内的名牌产品,而且可以利用惠氏的研发力量,拓展生物制药和疫苗业务。另外,惠氏还拥有64个在研药品,其中进入临床三期试验和注册阶段的药品为18个。据业内人士分析,若辉瑞成功收购惠氏,也可以使其今后几年的盈利下降幅度由百分之二十以上缩减至百分之十以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惠氏治疗抑郁症的Effexor和治疗心绞痛的Protonix两种重要产品也将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失去专利保护。考虑到专利到期因素的影响,两家合并后的700多亿美元销售额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缩水。
是机遇 也是一种冒险
由于辉瑞和惠氏在业务领域、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二者的合并有助于辉瑞在短期内拓展业务空间,提升盈利水平,但是长期看,这种壮大模式缺乏持续能动力。
首先,作为全球最大的药品制造商,辉瑞实力雄厚,但是为了成功完成此项交易,辉瑞也并不轻松。一方面,辉瑞需支付总额约为225亿美元的巨额现金给惠氏,在全球信贷紧缩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自身流动性紧张;另一方面,虽然由美国银行、美林、JP摩根、高盛、花旗以及巴克莱组成的银团已经同意贷款225亿美元给辉瑞,但是附带条件极其苛刻。辉瑞虽然被称为财务安全度最高的药厂,但是它不得不按照7%~9%的高利率支付利息,若辉瑞被评级机构下调信贷评级至一定水平,银行可以取消其融资承诺,这样辉瑞基本上等于把命运交给了评级机构,同时,若因评级下调,银行取消贷款,辉瑞还需付给惠氏45亿美元的违约金,这是通常违约金的两倍左右。而在收购惠氏的消息发布后,标准普尔称,如果辉瑞按照计划完成此项交易,预计将其评级由AAA下调到AA级别,原因之一就是辉瑞必须面临新增大量贷款的压力。
其次,辉瑞曾多次希望通过并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效率,但是从其并购史的表现看,通过并购,获取并购对象已有畅销产品的所有权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研发力量整合所带来的收益,此次辉瑞收购惠氏,能否突破这一障碍依然是个未知数。
另外,虽然通过公司并购,资源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经营成本,突出竞争优势,但是在两者共同存在的销售渠道不畅,与仿制药竞争处弱势等问题的解决上,并不是单纯地合并重组就可以彻底解决的,反而可能造成业务种类过多,机构规模过于庞大,管理困难等问题。目前,辉瑞已经在通过裁员、下调派息等方式,降低成本,考虑到两家企业合并所必经的磨合期问题,辉瑞削减成本的效果可能弱化。
辉瑞收购惠氏,一方面巩固了其行业龙头的地位,形成了生产、经营、销售的规模化,有助于降低成本,但是过大的规模同样会加大企业信息的沟通和管理的难度。收购惠氏,对于辉瑞而言,究竟是机遇,还是冒险,关键在于,收购完成后,能否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