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奇瑞海外收购前途未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15:27  时代周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佟洋

  在上汽折戟双龙、南汽惨遭并购之后,又一家中国本土车商欲进行海外收购。

  2月12日,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透过媒体表示,奇瑞有可能对一个目前处于困难中的欧洲汽车品牌进行收购;与此同时,奇瑞准备用来生产豪华车的合资公司的负责人也已经上任。不过,奇瑞如何避免重蹈上汽、南汽覆辙,其前景令人担忧。

  再传海外收购

  事实上,关于奇瑞欲收购欧洲汽车品牌一事传言已久,早在去年初就有媒体曝出过相关新闻,但随后就再无音讯。不过,此次消息传出,看上去更接近最后签约。

  就在尹同耀声称将收购欧洲汽车品牌的同时,曾任麦肯锡中国公司顾问的高旭对外宣称,奇瑞已聘请他出任一家新合资企业的负责人。

  据称,这家名为奇瑞量子汽车的公司在2007年12月组建,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工业集团Israel公司持股该公司45%,奇瑞持有剩余股份,成立合资公司的目的是进入豪华车生产领域。

  尹同耀表示,奇瑞收购国际汽车品牌的资金将不占用2008年底奇瑞同国家进出口银行签订的100亿元出口战略协议资金,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家进出口银行对奇瑞的境外收购有一定的授信额度。

  在奇瑞酝酿海外收购的同时,其海外建厂工作也在进一步深入。2009年1月,阿根廷政府官员对外宣布,奇瑞同阿根廷和乌拉圭三方合资的公司将在阿根廷北部的查科省投资兴建新的汽车组装厂,其年产量有望达到10万辆。目前,奇瑞的海外组装厂已达到9家,在15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组装生产条件。

  不过,奇瑞副总经理金弋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奇瑞同阿根廷方面仍在初步接洽阶段,还未明确是否建厂,具体的投资额也还未确定。奇瑞近年来的海外建厂帮助了很多国家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阿根廷方面提前公布合作计划也表明了他们急于促成此项合作,奇瑞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正逐步展现。

  构建多品牌

  在奇瑞备战海外扩张之时,其国内市场业务也有新的起色。尹同耀表示, 2008年,奇瑞虽然仅销售35.6万辆汽车,同比下滑近10%,但主营利润有所增加。奇瑞公司下一步要更加追求品牌、追求品质、追求内涵,把新产品上市的门槛抬高。这也是去年很多产品推迟上市的原因。

  对品质的追求也让奇瑞有所收获。在2008年末C-NCAP最后一轮测试中,奇瑞A3获得五星成绩,结束了长期以来自主品牌轿车“四星”封顶的历史。

  金弋波表示,奇瑞A3的成功属于奇瑞战略转型的成果,在未来的发展中,奇瑞也将秉承这种以品质为先的思想,在推出新车之前,对产品进行反复认证与测试,以高品质形象参与竞争。

  根据奇瑞公布的计划,2009年奇瑞计划实现销售41.9万辆,比2008年增长17%,并投放市场15款新车,奇瑞的品牌多元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入。在奇瑞现有的经济轿车品牌上,微车品牌开瑞、高档轿车品牌瑞麒、高档多功能乘用车品牌威麟也将被同步推广,这三个品牌将在2009年同现有的“奇瑞”品牌并列,共同构建“大奇瑞”框架。

  前景难测

  不过,对于奇瑞海外收购一事, 业界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无论是上汽收购双龙、罗孚还是南汽收购名爵,中国车企几宗跨国收购案都难言成功。

  2月9日,随着负责会计业务的中方部长撤回中国,上海汽车派往韩国双龙汽车的中方管理人员全部回国;同时,双龙汽车的30名韩方管理人员全员辞职。这也意味着,上汽完全放弃了双龙汽车的法院接管工作。

  自2004年上汽收购双龙以来,中韩双方摩擦不断,导致双龙汽车一直无法正常运营。无独有偶,上汽不仅在双龙汽车一起海外并购案中受挫,在收购破产的英国罗孚汽车时,也因福特利用优先购买权买走罗孚商标而受挫,国际汽车业普遍认为上汽在这宗并购案中吃了大亏,并不得不重起炉灶打造荣威品牌。 

  而与上汽争抢收购名爵品牌的南汽更惨,在夺得名爵品牌后,因无力消化其技术、进行营销推广,最后被迫让上汽收购。

  国泰君安研究所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研究员张欣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奇瑞目前海外扩张很快,但这并不能代表奇瑞未来良好的前景。海外市场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精力的投入,要等到从海外市场中获利,奇瑞还需要坚持很长时间,按照奇瑞目前的状况,奇瑞能否撑到那时还不好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