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铁业调查:市场陡然升温 钢价连涨12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5日 21:22  CCTV《经济信息联播》

  市场陡然升温 钢价连涨12周

  首先来关注经济频道记者近日对钢铁业的调查。从2002年到2008年的7年间,每年春节后,我国钢材市场都会顺理成章地迎来一波15%-30%不等的价格上涨态势,这被业内人士叫做春季行情。今年也不例外,虽然身处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下,但就在几天前,我国几大钢铁企业不约而同地高调宣布,将上调三月份的钢材出厂价格。

  1月19号,有着我国钢铁行业风向标之称的宝钢宣布,全面上调3月的钢材出厂价格。热轧产品普碳上调300元/吨,镀锌产品上调350元/吨,硅钢上调350元/吨。

  2月5号,武钢股份宣布,将在2月份的价格基础上,上调3月份的产品出厂价。其中,普碳钢上调200元/吨;高强度焊接结构钢上调400元/吨;彩涂所有产品上调300元/吨。

  而另一家钢铁央企--鞍钢即将颁布的出厂价格,“上调”也将是主基调。从2008年11月中旬钢价反弹算起,这一轮的国内钢价已经连续上涨12周。而如此长时间的持续反弹,在近几年并不多见。根据商务部2月10号发布的商务预报显示,1月份国内钢材平均价格为4266元/吨,比08年12月已经上涨3.4%。

  记者调查:钢材涨价市场不旺

  有一句话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就是说只有货源紧俏时,价格才会涨。现在,钢材价格已经连续12周上涨,按理说钢材市场的行情应该不错,但我们的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这里是位于北京郊区的一个钢材交易市场,记者看到,前来买钢材的人并不多,整个市场显得比较冷清。

  北京首都创业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人员说:“没多少人买。”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一轮钢材价格调整前,钢材市场的交易还真火暴了一段时间,但随着钢价的上涨,交易又陷入了冷清的状态,市场内的库存也增加了不少。在这个交易市场,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张钢材价格统计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钢材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有的钢材甚至每吨上涨了将近600元,这样的价格让人实在很难和眼前还比较冷清的销售联系起来。那么,既然销量并不佳,为什么钢铁企业还要调高价格呢?

  北京首都创业贸易有限公司钢材部经理李少红说:“随着气候的变暖,开工项目比以前增多,与前一段时间比较,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的确,随着时间推移,国家4万亿巨额投资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钢材消费。但实际上,钢价连续上涨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使得企业不得不涨价。作为我国铁矿石谈判的代表之一,宝钢手中的国外进口铁矿石是最多的,价格也是在高位买进的,据测算,铁矿石的涨价至少增加了宝钢30%的生产成本,而去年下半年,钢材需求急剧下降,宝钢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但低迷的市场却让他们不敢轻言涨价。不过眼下,国家相继出台多个振兴规划,钢铁企业借此契机及时减损也是合乎常理的举动。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钢价继续连涨的制约因素也不小。 北京首都创业贸易有限公司钢材部经理李少红说:“从目前情况来讲,虽然说形势比去年年底有所好转,但是成交量并不是很大,没有完全的放开,目前来说库存还是有所增加,价格下调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振兴规划将使钢铁业长期受益

  那么,今年我国的钢材市场到底走势如何,钢铁企业发展又面临哪些实际问题呢?我们也专门采访了钢铁行业调整振兴规划起草人之一--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来听听他的分析。

  1月14号,国务院原则通过钢铁和汽车两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李新创认为,虽然钢铁产业振兴规划并没有刺激消费的内容,但随后出台的船舶,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振兴规划,却无一例外都将直接对钢铁行业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长远来看,钢铁行业必将长期受益。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说:“09年将会比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加3万五千亿元到4万亿元,这部分将对国内钢材的需求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李新创看来,眼下对于钢铁业来说,国内的情况要远远好于国外,因此,如何解决出口才是钢铁企业目前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李新创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钢材传统出口国家的市场需求下降,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我国钢材出口呈现大幅下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我国钢材出口5923万吨,同比下降5.46%,是2003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负增长。如果2009年国内钢材出口低于预期,势必会导致大量的出口钢材转移到国内销售,加剧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说:“从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09年国内的钢材需求还会保持一个平稳上升的趋势,总体来看,受世界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整个钢铁形势还会比较艰难。”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