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电国电签2009首份电煤合同 电力集团联盟松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 07:05  新京报

  价格比去年12月底最低价涨30元/吨;此前煤炭订货会上五大电力集团一单未签

  去年底举行的“2009煤炭订货会”上,五大电力集团与煤炭企业由于价格分歧未签一单。昨日,记者获悉,五大电力集团结成的联盟开始松动,华电、国电集团旗下电厂与煤炭企业签订百万吨合同。这也是2009年首份电煤合同。

  电厂与煤企私签百万合同

  记者从山东淄矿集团了解到,目前该集团已与华电、国电集团旗下电厂签订了超百万吨的合同,其中与华电签订24万吨,与国电签订90万吨。目前签订的合同煤量仅为去年的五分之一左右。

  该集团对外宣传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上述合同是按照重点合同煤价签订执行的,签订价格比去年12月底最低价格每吨上调了30元,大约为530元每吨。资料显示,去年重点合同煤价格约为470元每吨。上述人士还透露,目前集团与华能电厂也有400多万吨电煤合同正在协商中。

  2008年五大电力集团总体亏损达400亿元,因此,去年11月的全国煤炭订货会上,五大电力集团开始结成联盟,抵制重点合同煤涨价。而煤炭企业则以增值税由13%上调为17%以及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为由,要求重点合同煤每吨价格上涨50元,上涨后的价格为550元/吨。

  有媒体报道称,为了拒绝煤炭涨价,五大电力集团甚至私下给下属电厂下达死令,如签涨价合同导致电厂明年继续亏损的负责人要摘“官帽”。昨日华电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对于基层电厂情况并不了解,目前集团并未与煤炭企业签订合同。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签订的合同量并不大,这可能是一种临时性的供煤措施,因为五大电力集团旗下电厂特别多,必须要维持一些日常开工供电。

  煤企限产保价措施现松动

  去年11月在福州举行的“2009煤炭订货会”结束之后,煤炭企业纷纷开展了限产保价运动,希望以此稳住煤炭价格,向电力企业施压。记者了解到,以山西为例,除了主要重点煤矿开始限产外,所有的小煤矿几乎一律停产。不过,春节后,部分煤炭企业的限产措施也出现了松动。山东淄矿集团对外联络负责人表示,“春节后,库存都销完了,目前公司开始加班加点生产。”

  中信证券电力行业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限产保价措施并不能持久。一方面,北方取暖季节即将过去;此外,目前主要港口电煤价格上周已下滑近5%左右。秦皇岛港务局数据显示,秦皇岛港6000大卡电煤价格已由580元每吨降至550元每吨,而5500大卡电煤价格也降至550元/吨左右。“煤炭企业在春节期间可以限产保价,但此后如果继续不开工,大批工人将无法上岗”,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在日前结束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对于电煤谈判矛盾,国家能源局明确表态,煤炭企业要求涨价有一定合理性,目前面对国内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也并不适宜上调电价。长城证券分析师赖礼辉表示,这一表态在向外界传达能源局在力挺煤炭企业,但目前从税收角度调整资源税的可能性并不大。他认为,既然上调电价没有可能,目前最好的协调办法可能就是希望煤炭企业降价或者是维持去年的合同价。

  背景 去年煤炭订货会现“零合同”

  去年11月在福州举行的“2009煤炭订货会”上,五大电力集团没有签下一笔电煤合同。

  经过几天拉锯战,地方电厂、冶金企业、煤化工企业等基本与煤企达成价格协议,共签下约4亿吨合同,占今年跨区域煤炭调运计划总量的40%,惟独五大电力集团与煤炭企业的谈判僵局仍未打破。神华和粤电、浙电、华润3家电力企业签订的明年重点电煤合同,平均提价10%,每公斤发热量5500大卡的煤炭合同价格约为每吨500元,这一价格仍是煤炭生产商中最低的。

  目前,国内全年煤炭消费量中,电煤比例高达53.65%,五大电力集团的电煤消费量又占据其中50%以上,这让五大电力集团在历次电煤合同价格谈判中底气十足。而基于今年煤炭供应过剩的判断,五大电力集团去年抱团出击,拒绝电煤涨价要求,并咬定电煤合同每吨降价50元,从而与煤企的报价出现100至150元的价格差距。

  本报记者 钟晶晶

    相关专题:

    2009煤炭订货会

    相关报道:

    电力投资酝酿结构分化

    电力过剩 投资更盛

    合同煤价或上涨 电力板块整体小跌

    制造业业绩下滑 中国电力五年来首次过剩

    电力需求放缓 结构调整面临新机遇

    今年全国电力形势将呈现供大于求

    中电联预测今年电力需求将前低后高

    今年全国电力形势将呈现供大于求

    中电联:今年电力总体呈供大于求

    国家能源局:今年电力投资5800亿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