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卖出时刻

  在中资银行的“苦日子”刚刚开始之时,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减持到底意味着什么

  《环球企业家》 王萃

  一场预料之中的蝴蝶效应正在数家中资银行的海外战略投资者中间蔓延。2008年的最后一天,瑞银集团(UBS)宣布将手中持有的33.8亿股中国银行H股悉数脱手—几乎是在三年禁售期结束的同时。随后,另外两家中资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也迅速跟进。1月7日,美国银行通过中介向国际机构投资者转让了56.2亿股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占建行全部股权的2.41%。1月8日,李嘉诚基金会配售20亿股中国银行股票的消息曝光。

  自国有银行股改上市以来,这是禁售期到来后海外投资者的首轮出手。消息传出后,市场迅速做出反应:新年后香港市场的第一个交易日里,中国银行全天下跌2.36%;而在美国银行转让建行股份的1月6日到8日短短三个交易日内,建行股价则从4.7港元暴跌至3.88港元。与之相应,两家银行很快在A股市场也出现了下跌行情。

  尽管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减持实属意料之中,“瑞士银行在做决定的时候,坚持了一个原则:时间越短越好,知晓面越小越好。这是很明智的。对于中国银行而言,当初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目的也基本上达到了。”谈及瑞银的抛售事件,中国银行发言人王兆文相当平静。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经营相对保守的中资银行如今仍然是投资者眼中理想的长线投资—受保护的高息贷款市场仍旧利润丰厚,而中国的大银行们将继续保持其不可比拟的市场地位。在瑞银2009年初发布的银行业分析报告中,工商银行A股、H股;建设银行A股仍被列为其长期看好的股票。而李嘉诚基金会在出售20亿股中国银行股票后,仍然持有30亿股,并表示此番抛售仅仅是一般的资金及资产调动,余下的股票将作为“非常长线”的投资。

  然而面对迅速下跌的银行股,此番集中抛售仍然引发了关于中外资银行战略合作模式的再次讨论—三年时间里,海外金融机构到底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什么?在股权变化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更为重要的是,对于1月9日刚刚挂牌成立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公司,其它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经验有多少可借鉴之处?

  得失之间

  毫无疑问,对于大多数国有银行的员工来说,股改上市的三年是其多年工作历程中变化最为迅速的三年。曾经在建设银行工作了十余年的竺小龙便是其中之一,如今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做信息研究的他亲身经历了建设银行从一家计划经济特色明显的国企逐步转变为一家符合国际运作规范的现代银行,“如果不引入战略投资者,这几年中资银行的变化恐怕至少要用十年。”

  尽管从持股比例和投资协议中,任何一家战略投资者都并不具有中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权,但三年以来,中外双方在业务培训、人力资源交流甚至战略合作上仍然做出很多尝试。“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大银行比较,这个比钱更珍贵。”瑞银投资银行亚洲主席蔡洪平对《环球企业家》说。

  在建设银行,来自全球各地的董事定期召开会议,评估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日本董事就曾经提出,在建行上市后的盈利能力水平下,应该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并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以确保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而在另一股东美国银行的影响下,六个希格玛(Six Sigma)—一种盛行于现代企业中的管理策略—也开始在建行员工中间广为传播。与之相类似,中国银行与各家战略投资者之间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其最大的外资股东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专门成立了一个中行工作组,负责与中国银行的沟通与合作。此外,RBS每年在伦敦都会举行1—2次培训,并邀请中国银行各个层面的员工赴伦敦进行交流学习。此外,中国银行在过去三年中的财富管理、银行卡和公司银团贷款等业务也都从RBS获得了帮助,而另外一家战略投资者淡马锡则帮助中国银行建立了小企业贷款模式。

  作为回报,战略投资者亦获得了丰厚回报。自2005年以来,瑞银、美国银行、高盛等外资金融机构共向中资银行投资了250多亿美元。以瑞银出售中国银行计算,其此次筹得8.08亿美元,与入股时的4.916亿美元相比,瑞银的利润相当可观,而美国银行借抛售建行股份的利润空间估计在10亿美元。

  当然,中资银行与投资者的合作并非尽如人意。在波士顿咨询公司驻北京合伙人霍尔格·迈克里斯看来,双方的主要失望之处在于技术帮助上,由于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中方银行家常常会发现,具有丰富国际知识和经验的外资顾问并不能解决本地的问题,而同时,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并没有与经理及以下级别的员工发生直接关系。

  相反,外资机构则对难以深入改变银行业务和无法拿到更大控股权感到失望。多年来,海外战略投资者一直期望能够解除对外资持有中国银行股份不得超过20%的规定,但至今这一限制没有任何松动迹象。

  不过对于中资商业银行来说,抛售仅仅是好日子结束的标志之一,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其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更加棘手—过去一年中,人民银行多次降低利率,目前贷款利率的下调速度已经超过存款利率,在最近的一次降息完成后,1年期贷款利率仅为5.31%。与此同时,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也出现上升的苗头。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扶助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计划,但对于银行来说,要想在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降低信贷门坎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