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本运作的玄机与顾雏军样本(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2日 17:26  《法人》

  记者手记

  民营企业家的烦恼

  文 本刊记者 吕斌

  在中国,企业家出事儿的概率离奇的高。往往昨天还是万人敬仰的成功人士,今天便沦为阶下囚,反差之大、变化之快,令人难以接受。

  细数这些“出事”的富豪名单,郁知非、黄光裕、顾雏军、周正毅、戴国芳、仰融、袁宝璟……无不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创造了非凡财富的同时,也曾经是无数创业者的楷模。

  钱有了,名也有了,他们还需要什么?

  看看他们最后的结局,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在企业家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时、当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所欲为时,往往很难控制住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

  家电业做大了,便觊觎房地产;实业做大了,就觊觎资本市场;企业界做大了,又开始觊觎官场……正是这些不断膨胀的欲望与野心,为他们的“落马”埋下了伏笔。

  当年,铁本的戴国芳曾被称为“民营钢铁大王”。然而,时运不佳的他不幸撞在了宏观调控的枪口上,铁本庞大的违规贷款、混乱的内部管理成为了监管层重点关注的目标。

  再看三任首富黄光裕,其家电业的渠道霸权早已被外界所诟病。而他个人的性格则被盛传为嚣张、暴戾,甚至被指有类黑社会行径。所谓枪打出头鸟,成为首富的黄光裕无时无刻不被外界注视,从做实业到做资本,他的任何举动都会被拿来炒作一番。最终,国美电器的发展势头依然良好,而资本市场的糟糕状况则可能把他拖下水去。

  而“隐藏富豪”袁宝璟直到涉案后媒体传出其要将位于印尼海域的一口价值500亿人民币油井的股权无偿捐献给国家时,人们才知道,这位民营富豪的资本积累已经达到如此程度。当然,钱无法买命,遇到问题时就雇凶杀人——这位富豪在面对司法的权威时,显得过于有些肆无忌惮。

  曾几何时,“家电大王”顾雏军被誉为商界奇才,在最高峰时,他掌控着四家上市企业,拥有科隆、美菱、杭州西冷、上海上菱、吉林吉诺尔、江西齐洛瓦、河南冰熊等众多家电品牌。

  然而,资本收购方面的违规操作使得他旗下这些公司成为了他倒台的直接因素。由于资金有限却急速扩张,格林柯尔在完成了前几次收购后就严重现金不足。而家电行业的利润率偏低,现金回收速度慢。

  性急的顾雏军等不了自己的帝国缓慢发展。于是,挪用自己所掌控的这些上市公司的资金成为了他后期收购的主要资金来源。

  纵观近年来落马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的罪名无非是“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虚开增值税发票”、“操纵市场”之类,其手段和方式并无过人之处。

  一般来讲,这些行为是中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的,只不过他们比较倒霉而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这些常规违法行为较为普遍而且长期存在?监管部门显然难择其咎。长期以来,中国法治的不健全、监管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违法成本过低的局面。

  一个健全的市场是需要法治来维护的,成就富豪群体的社会原因是中国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期,规则的不透明和监管缺失为不少胆大的商人留下了制度漏洞。由此看来,在指责这些民营企业家践踏法律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监管如何才能切实有效?游戏规则如何进一步健全?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