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物产业寒冬破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1日 16:10  《环球财经》杂志

  祝晓莲/文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8年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获得的多项突破性进展,成为生物企业抗击经济寒冬提供最有力的支持。2009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

  2008年6月,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专家小组,通过移植用自身干细胞培植而成的气管,成功地治好了一名气管受损的女子。手术后4天用干细胞培植的气管已几乎完全融入原组织中,10天后便出院。

  这是世界第一个成功移植用患者自身干细胞再造器官的病例,因此被美《时代》周刊列入本年度10大医学突破。医学专家说,这次手术的成功将为成千上万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科学家们将可利用患者自身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任何一个完整的人造器官,无论是中空结构的耳朵、鼻子、膀胱、生殖器,还是实心结构的肝脏、心脏或肾脏。

  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蔓延,但2008年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取得的多项突破性进展,为生物企业抗击经济寒冬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寒冬来袭

  2008 年生物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由于筹措的资金额降低到10年来的最低水平,引发了生物技术公司的破产风潮。

  根据旧金山生命科学投资银行Burrill&Co.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9月,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筹措的资金数额比上年同期减少了97亿美元,为82亿美元;风险投资基金减少了16%,为29亿美元。

  仅在2008年10月,就有至少5家生物技术公司寻求破产保护。2008年10月,美国股市344家生物公司中的86家的股价已经低于1美元,或已经不能获得充足的市场评估而处于被纳斯达克退市的边缘。

  2009年会有更多的公司面临破产风险,尤其是在研化合物进入昂贵的临床研究阶段的公司。

  据安永报告称,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生物制药企业亏损面有增大迹象;预计美国医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在1%-2%之间,低于年初预计的2%-3%的增长率。

  创新对抗寒冬

  在金融危机的严峻背景下,生物企业纷纷寻求技术突破来保持活力,度过寒冬。2008年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在可能成为下一个消费热点的个人基因测序领域,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使个人基因组测序更加快捷和廉价。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突破,个体可以通过检测基因来预知自己的未来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和治疗,颠覆了传统的健康观念。这使人们从被动预防治疗走向主动预知健康,是医学史上的一次全新改变。

  2008年上半年,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BI)宣布,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降到6万美元。2008年9月,美国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通过《财富》杂志展示了最新研发成功的个人基因组测序样机,并宣布将在2013年上市销售个人基因组测序仪。该样机目前的测序速度为每秒钟10个碱基对,2013年上市的测序仪将达到每秒测定1万个碱基对的速度,将在15分钟内完成个人基因组测序,且个人的基因组测序费用不到1000美元。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基因检测服务就像体检一样普及。在英国,基因检测已经在健康超市出现。美国公司“23和我”于2007年12月推出了一项DNA唾液测试服务,每个人的测试费为999美元,这项服务可以帮助这个网站的美国用户了解疾病风险、遗传特点和自己的祖先。美国2007年有500万人接受基因检测,达到30亿美元的市场收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基因检测知识的普及,预计我国基因检测的人群将在5%左右,每年至少在300万人以上,并逐年递增,市场空间极其巨大。美国众财团正在联袂挺进我国的基因测序市场。权威调查显示,基因检测市场比保健市场更为庞大,未来将达到几百万亿美元。

  另外在人类成体干细胞治疗疾病方面,2008年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在人类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方面,除了已经逐步成熟的骨髓干细胞治疗白血病外,用患者自身的干细胞治疗心脏病、肾脏病、肝硬化、甚至截肢手术后的局部肢体再生都有进展。美国现有2100个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1500个是干细胞移植。尤其是干细胞治疗心脏病,在北美、欧洲、亚太地区都有很大进展。目前,全球大约有229家公司从事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研究,许多公司与大学、研究所合作开展研究、开发、库存、试验和应用。预计干细胞心脏病的市场到2012年将达到35亿美元的规模。其中,成体干细胞治疗是主要市场,脐带血和胚胎干细胞尚处于初始阶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