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中石油借降价抢占南方市场”的说法,李可镜称之为“胡说八道”。“这个降价也不是我们中石油先降的,之前中石化就采取一些优惠让利等隐形措施,实际上他们早就搞(降价)了,不是我们先开始的。说我们‘为抢占南方市场采取降价’,这是不客观的。现在市场的空间都很小了,还抢占什么市场?尽管在南方市场我们的规模比中石化小,但中石油、中石化都是国家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也不存在恶性竞争的问题,都是国家利益。”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雷鸣认为,此次两大公司降价是多种原因共同驱动的,不能把某一个原因夸大化。
成品油进入买方市场?
两大巨头首次“价格战”让许多人欢欣鼓舞。有分析认为,“成品油价坚冰破除”、“成品油买方市场格局形成”。
“这个观点我肯定不会认同。”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雷鸣说:“目前只可以说在短时间内可能是买方市场,但从长远的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来讲,中国的石油能源肯定是供不应求的,不可能进入买方市场。(降价)这是金融危机导致的短期内油品供应过剩,看起来好像买方市场,等金融危机过去之后,中国经济开始上行时,大家面对的将还是一个典型的卖方市场。”
在李雷鸣看来,这次降价并不意味着成品油价格坚冰的打破。“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可能销售压力都比较大,所以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恐怕带有更大的实验性质。”
李雷鸣表示,中国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是政府、发改委在主导,而不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很多人都在呼吁原油和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和国际接轨,实行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在高速经济发展的时候,对石油的需求和西方国家并不一样,我们每年需要4亿多吨的原油,而国内生产不到两个亿,对外依赖度已经50%了,从战略角度,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稳定是关键性的政策,不可能在这方面放得太快。尤其是政府引导能源定价,两大企业无论怎样从自身利益去考虑,最终还是要听发改委,听政府的。这个行业还是和一般的行业有很大的不同的。相比较而言,石油行业的官员更讲政治一些。”
中石油华东销售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李可镜则认为,成品油的买方市场是“肯定的”,“市场经济以后我们就是买方市场,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不是卖方市场”,但同时,作为国有大型企业、“航空母舰”,“我们要尽到国有大公司的责任”。“我们中石油有三大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我们要从大局来考虑,为国家的经济来分忧,不能像社会加油站那样,采取各种手段来随行就市,他们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多了,但我们必须按照国家的政策来办。”李可镜说。
降价行情能维持多久?
“油价进入全面优惠期!”有人乐观地认为,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将由此进入一个比以前更为广泛、更有利于消费者的竞争时代,争先恐后地推出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服务,将是市场的常态。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雷鸣则表示,继续降价的可能不会特别大。“去年12月份降了一次价,今年元旦税费改革之后,也没有涨价,这实际上相当于连续降了两次,这个降价幅度算下来大概每升一块七八左右,应该算比较大的。”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一旦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公司的库存消化得差不多了,价格战必然会停止;之所以形成了现在供大于需的局面,是因为金融危机带来的需求下降速度之快、幅度之大超出预期,相信两大公司已经在调整生产计划,一旦生产链条理顺,炼量调低能够在市场上反映出来,买方市场就会结束。
中石油华东销售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李可镜则说:“谁也不好说,我们也不是算命先生,马克思主义是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市场规律的。国际金融危机缓解之后,国际油价回暖了,经济回暖了,它就不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