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毒碗来了!
调查显示,八成仿瓷餐具违规使用有毒材料
文/本刊记者 章勇
“生产一件仿瓷餐具如果使用蜜胺树脂,成本约为10块钱,而用尿醛树脂加工只要3、4块钱。”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从2008年1月1号开始,包括仿瓷餐具在内的食品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必须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委派机构的验收,取得工业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可是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截至今年12月16号,全国近千家仿瓷生产企业获得工业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3家。”
日前,北京陈女士给孩子买的仿瓷餐具用了没几天,漂亮餐具就变了样。陈女士用所谓的“仿瓷餐具”装小朋友的食物,不过蒸煮过后却散发出刺鼻味。“在锅里蒸了以后,用杓子刮一刮就黑了,黑了你看起皱起泡泡,不能遇高温,还有一股那个熏人的味道出来。”
餐具变形掉色,怎么回事?餐具店家:“没有害、无毒的,耐高温只是100度,加热是不行的。”店家的说法如此,不过专家戳破谎言,说真正的仿瓷餐具,至少可以耐温摄氏150度,原来是原料本身就有问题。
为此,相关媒体记者在几家餐具生产企业调查时发现,工人们都在使用一种A1粉生产餐具。随后,记者通过联系公司负责人了解到,A1粉主料是甲醛、尿素、木桨,就是脲醛树脂。工厂用的这种脲醛树脂,加热后会释放致癌物甲醛,已经被禁止用来生产餐具,但因为成本比合格原料便宜6到7成,因此普遍被使用,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大陆上千家这类的餐具工厂,竟然只有23家领有合格证书。
脲醛树脂何许物也
脲醛树脂由尿素和甲醛溶液在碱或酸催化下进行缩聚反应制得。脲醛树脂会发生水解,进而释放甲醛气体,且水分越多、酸性越强、温度越高,其水解程度越严重,释放的甲醛气体越多。
而甲醛是一种溶于水的气体,有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为福尔马林。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甲醛为致癌物质。因此,使用脲醛树脂制作餐具对人体是有害的。
测出甲醛超标
继11月份揭露仿瓷餐具存在安全问题之后,近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又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联合发布了北京大型连锁超市及批发市场仿瓷餐具质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送检产品中,有80%违规使用了价格低廉、有毒有害的原材料。此次调查涉及的仿瓷餐具前后历经了三次检测,问题越查越多。
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金狮说,上个月,协会从北京的5家连锁超市和8个批发市场购买了15家企业生产的15个仿瓷餐具样品,并将其送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直属的检验中心——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单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超市抽取的5个样品都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但从批发市场抽取的样品问题较多,只有5个样品是合格的,合格率为50%。
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提供的检测报告中看到,批发市场抽取的10个样品最突出的问题是,在耐湿热性测试中样品出现裂纹,甲醛析出及含量超标。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还在调查中发现,在批发市场所抽取10个样品的生产企业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仅有1家,“这意味着在此次抽样中,批发市场所售仿瓷餐具有九成为违法产品”,董金狮说,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从今年1月1日开始,包括仿瓷餐具在内的食品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必须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委派机构的验收,取得工业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
违法企业十之八九
“其实我们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就在前不久,我们还向浙江省质检部门举报过,但目前没有任何回复”,专业从事仿瓷餐具研发、已有15年相关工作经验的陈杰透露,其实一些企业使用劣质原料的根源就在于劣质原料价格低廉。
“密胺树脂材料的价格为1.3万-1.4万元/吨,而脲醛树脂的价格为5000元/吨左右”,据陈杰介绍,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所得的聚合物,被称为密胺树脂。固化后密胺树脂无色透明,在沸水中成分稳定,甚至可以在150℃的高温下使用,密胺餐具即是指采用密胺树脂加木浆填料后制成的模塑制品。而脲醛树脂是尿素与甲醛进行反应后所得,其反应为可逆反应,即在一定的温度下,尿素与甲醛又会发生分离,“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劣质仿瓷餐具在热水中煮过后会出现刺鼻气味的原因,那是甲醛 ”。
董金狮说,通过查阅国家食品包装容器原料目录和食品添加剂目录,发现两个目录都没有把脲醛树脂收录其中,这也就意味着,国家禁止使用脲醛树脂生产餐具。
“这些违规使用原料的企业都没有生产许可证,其产品却能大量充斥市场,原因就在于价格低廉”,董金狮说,在全国1000多家仿瓷餐具生产企业中,目前只有20多家拥有生产许可证,““98%的企业在违法生产,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食品安全大于天,当我们还在怀疑毒奶事件中的儿童是否已经得到良好救助的时候,毒餐具便又浮出水面,这是怎样的尴尬,怎样的伤害?质检部门责任重大。对于食品安全可能存在的问题,质监部门应该“宁可信其有”,对各种来源的举报线索高度重视,及时展开有力度的市场抽查和产品检测,并定期向全社会发布近期抽查事项和检测结果。“媒体曝光”不应该是捅破无良潜规则的必经程序,更不应该是唯一途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