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火车票能否实名制 (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 12:04  深圳商报

  梅广(湖北读者):在“一票难求”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在票源分配上做到更加公开、公正,这是铁路方面必须面对的问题。春运火车票实行实名制,虽然从总体上看,可能无法改变车票资源依然紧张的现状,但它至少能保证售票过程的公正和有序。浙江连续两年都在农民工专列上实行火车票实名制,重庆、厦门、赤峰等地也在几年前就实行了“准实名制”。这些地方版的实名制试验说明,实名制虽然推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不断探索,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技术问题不应成为借口

  李忠卿(江苏读者):如何破解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问题,实名制销售是必由之路,其主动权掌握在铁路部门手中,如果仅仅因为手续繁杂、成本过高,就把矛盾与困难推向旅客,似乎难以服众,背离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见贤思齐(网友):认为火车票实名制不可行的人,常常是参照飞机票实名制,认为繁琐费时不现实。火车票实名制未必要全面照搬,因为安全要求不一样。火车票可以像机票一样提前实名预售,免去百姓排队之苦。只要在火车票上加装磁条,多开几个检票口,装上扫描仪,把屏幕显示信息与身份证对照一下就行了。当然这功夫肯定比平时费得多,但和大家投入的买票时间、成本和煎熬相比,孰短孰长一目了然。

  吴兰友(山东读者):实名制迟迟无法施行,不是技术和成本问题,而是一旦实行实名制且配套相应公开制度,出售火车票的种种内幕将在无法掩盖。有时普通旅客无法买到的火车票,找个熟人就可以买到;更有甚者车站早就预告火车票已售罄,而临近发车时售票窗口却打出某某车次有车票的提示语;有时在车站无法购到有座票,可上了火车却发现还有不少座位。以上种种都说明无论铁路部门怎样说售票公开透明,其实内部可能还有不少“猫腻”不为局外人所知。我赞成售票实名制,只要实行实名制,我情愿每次购票都多承担相应的成本。

  应该给实名制一个试验机会

  吴江(南京读者):饱受票贩子之苦的旅客们,想必都会更加认同火车票实名制。铁道部本该对规范火车票销售承担责任,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前,请不要以技术难度、成本太高为借口对这一更优策略推三推四,否则的话,容易引起公众的不信任。

  马廷刚(山东读者):据报道,印度实行火车票实名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尽管在实施初期,由于工具落后可能给管理部门带来许多麻烦,但它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实名制的存在,在印度任何火车站,几乎看不见票贩子的身影,也从根本上堵塞了优惠票被转让给他人的可能。公众呼吁多年的火车票实名制,始终千呼万唤不出来难道仅仅是技术的原因吗?

  见贤思齐(网友):我们深知,火车运力不足与季节性客流高峰间的巨大差距是春运车票紧张的根本原因。铁道部新闻官员曾表示,到2020年,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全面建成,加之其他交通运输行业的同步发展,春运“买票难”将不复存在。就算如此,我们是否就要再忍上十年?至少这十几年已经证明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票贩子是不可能被灭绝的。其他办法我们都试过了,为什么不能给实名制一个机会?实名制可不可行,不应由铁道部说了算,应该认真做调查、倾听民意,算算社会总账,也才能真正服众。

  不妨先放行“局部实名制”

  崔立锋(江苏读者):既然实名制现在有争议,全国铺开似乎不太现实,那么是否可以先搞个试点,比如说从热点车次开始着手。实名制先让热点车次的紧俏车票“晒晒阳光”,未必会增加太大的管理成本,,但是这种尝试对购票者来说,就是一种程序公平的体现。

  杨菁(江苏读者):众所周知,为了防止有人利用铁路部门优惠学生群体的学生票,学生在买票的时候,得先在学校领取一张经过校方核准的“身份磁条”,贴在学生证后面,以便验明真伪。现在的二代身份证,都有内置芯片,那么铁路部门不妨尽快与公安部门共享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之上,推广用身份证“刷卡”买实名票,不是会很省事吗?

  吕治君(深圳读者):一位老伯为了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最终却猝死在异乡的火车站售票厅,读来真是让人感叹、令人唏嘘不已!拿出固定数额的票源,尝试搞一下针对特殊困难人群的实名制试点,专门向外来工中老弱病残孕等确需照顾的困难人群发售这些火车票,既能有效避免上述悲剧的重演,又能体现全社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也能通过这种小范围的实名制试点,为今后全面推广实名制积累经验和教训。

  你说我说请您开口

  话题预告:为防止航空公司之间的低价战,民航局将于近期制定699条航线的成本价,并规定航空公司不能低于这一成本价销售机票。同时,民航局将对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销售机票的航空公司采取撤消航线等处罚措施。

  民航局统一制定航线成本价是否妥当?机票的成本能提前算出来吗?干预票价的做法对市场竞争是否利大于弊?我国的民航企业能否像国外一样放开票价?凡此种种,我们期待读者参与评说。

  本栏目园地开放,欢迎您就预告的话题表达观点或提出建议,更欢迎话题涉及的业内人士和专家参与。本栏目投稿邮箱:sby@szed.com。并请简要注明您的职业或身份。本栏目已开通短信便于您参与互动,您可以编辑短信发送至08718560(移动)或8718560(联通)发表您的意见,收费为0.5元/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