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瑞寒冬中的战栗
尹同耀曾经在2008年中段之时就表示“今年的日子不好过”,可惜他猜对了结果却没有猜对过程,或许更没有猜对寒冬的温度竟是如此刺骨
文/本刊记者 王友海
创造了中国本土汽车品牌成长神话的奇瑞汽车,在这个冬天来临之际,体质的羸弱、抵抗力差的毛病终于还是显现出来:产品销售不力、库存加剧、国际市场出口下滑严重、作为战略转型车的A3市场表现疲软,随之而来的“发烧、咳嗽”等症状也迸发出来:变相裁员、出口数据遭质疑等。尹同耀曾经在2008年中段之时就表示“今年的日子不好过”,可惜他猜对了结果却没有猜对过程,或许更没有猜对寒冬的温度竟是如此刺骨。
变味的裁员
早在2008年7、8月份,坊间就传出奇瑞裁员的消息,虽然不断面对追问,但是奇瑞新闻发言人金戈波始终用否认的不变词汇回答着质疑。不过,在百度的奇瑞贴吧里,却早已有自称奇瑞员工的人出来晒工资,甚至将拍摄到的相关数据证明一并晒出。其实,此时人们已经不在乎是否奇瑞会澄清这件事情,因这至少说明奇瑞内部已经出现了困难的局面。
进入2008年11月份,奇瑞汽车裁员的消息终于在业界被广泛报道。据一位长期跟踪奇瑞的行业专家透露,奇瑞此次裁员是采取了变相的方式,“从9月份开始,(奇瑞)就将降薪的通知传达到了一线车间。”“因为尹同耀对于裁员一直难以下决心。”
据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此次奇瑞裁员主要是裁减一线的工人和压缩奇瑞研究院的编制,而不裁减销售公司和国际公司的人。裁减人员的目标是6000人。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在奇瑞工作了7年之久的离职员工对《当代经理人》表示,奇瑞在2004年也曾发生过类似减薪裁员的事情,一再地减薪使一些外地员工无法生活而离开奇瑞。更有自称奇瑞员工的网友声称“从2008年初到现在,进入奇瑞的员工与离开奇瑞的员工数量已经相当。”
前述员工表示,从2008年6月开始整个奇瑞就处于生产的不稳定状态,“每次经过堆满新车的停车场都感到心里不是滋味。”
采访中不难发现,奇瑞此次裁减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一线的生产工人,包括技校实习生,其他岗位特别是管理岗位的裁减极少,有的也仅限于部分降薪。然而,不少熟悉奇瑞的行业人士都表示,虽然裁员是企业应对危机状态下的优先选择,但奇瑞最需要裁减的却不是一线员工,而是冗杂的管理人员。
作为芜湖市支柱性的地方国企,奇瑞内部有着诸多部门,“部门太多,管理人员人浮于事,一个管理人员的工资却相当于4个一线员工的工资。”前述员工告诉《当代经理人》。而业内人士在分析奇瑞汽车的质量老大难问题时,也不时提起“没有稳定成熟的一线熟练工人”的原因。试想一个技校毕业生刚在车间干了一年半载,然后辞职再换新人,这种状态怎么能够培养出熟练的工人?而很多一线员工在离开奇瑞时,都将工资列为了其中的重要原因,“一个月才6、7百块钱,怎么熬啊?”一位自称奇瑞员工的网友表示。而业内人士表示,“一个企业只有稳定的员工队伍才能生产出稳定质量的产品,对于奇瑞来说,裁减不必要的管理岗位,增加一线员工的待遇倾斜,优化企业员工结构,将是其甩掉质量老大难问题不可回避的途径。”
车型之困
2008年9月26日,奇瑞汽车隆重发布了其历时五年之久的A3车,尹同耀在发布会现场表示,这款车将是奇瑞的战略转型车,“对奇瑞意义重大”。奇瑞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刘宏伟也表示,这款车定位于B00级的车型,将是奇瑞进行品牌升级的战略车。而B00级的说法也可谓是奇瑞的又一发明,一种介于A级与B级车之间的分级。奇瑞方面表示,这款车所配置的ESP等高端配置,都是同水平车型中高性价比,售价也保持了奇瑞的一贯作风——同行中的价格优势。然而,依然有经销商与业内专家对奇瑞A3的8.2万至8.9万的定价感到偏高,这种比较不是来自于同水平车型,是与奇瑞之前一贯的“廉价”所比较的。对于以量取胜、薄利多销的奇瑞来说,要想改变低廉的品牌形象恐怕不是一款车即能完成的使命。
不过令人悲观的是,奇瑞A3的目前市场表现并不令人乐观。据媒体报道,由于定价过高,奇瑞A3在上市后每天仅能售出10多辆,即使在变相降价5000元后,目前也仅能售出30辆左右。A3库存已经较高,厂里刚刚定下了每月实销1500辆,经销商提车3000辆的指标。目前A3的日产量约为四五十辆。山东的一位经销商在接受采访时告诉《当代经理人》,“奇瑞A3目前每月的销量不超过10台,奇瑞所有车型在该市的整体销量在150〜200台之间。”该市在山东省还属于中上游的经济水平。对于奇瑞来说,能否在上市后短期内迅速完成6000辆左右的月销量,将对其至关重要。
相比于国内另一民族品牌比亚迪自入主汽车行业以来仅仅推出的数款车型,奇瑞在10年的高速发展中,狂飙突进。从1998年推出第一款车,到2008年8月完成百万辆的产量,奇瑞开发了从小排量汽车到SUV的宽泛产品线,甚至业内还传出奇瑞正打算生产豪华车和商用车。奇瑞高速扩张中,车型的开发也保持了高速的研发,风云、旗云、东方之子、QQ、奇瑞A1、瑞虎、奇瑞A5、奇瑞V5等。奇瑞研发部门的人员表示,车型研发最密集时甚至达到过同时研发20款车。
密集的研发导致奇瑞在资源、资金上的安排始终比较拮据,有供应商表示,奇瑞的现金周转总是很紧张,由于销售收入无法满足新项目的资金需求,其只能极大地依赖银行贷款来救急。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奇瑞总裁尹同耀常感叹他主要是在为银行打工。然而,密集的研发却并不代表真正的研发实力,因为对于奇瑞来说,车型之困始终相伴。
奇瑞起步于西班牙的西亚特一款淘汰车型,购买淘汰下来的生产线、图纸之后在芜湖开发区起步。风云车型一经推出并没有成为搅乱业界大佬横行的“鲶鱼”,好在奇瑞在销售策略上找准了中低端的突破口,以低价完成了国内汽车大厂的围追堵截。之后,奇瑞拿来宝马上两代的MINI发动机开发了旗云车型,不过市场却给予了当头一棒。碰壁之后,奇瑞在车型开发上开始了真正的探索,于是以市场潮流风尚为主题的奇瑞QQ闪亮登场,一炮走红。从此,奇瑞的逆向开发思路逐渐明晰。
可是以模仿为主的开发毕竟不是长久之道,而且还要冒着官司的风险,于是外包设计成为了重要选择。这样既迅速拿到了成熟车型,而且还是完全知识产权。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公司宾尼法利就是奇瑞的重要合作伙伴,而且,他们还在芜湖派驻工程师。奇瑞也一直对外声称整合全球资源进行自主创新,并将其称之为“联合开发”和“拿人脑不拿图纸”的合作模式。委托意大利和德国的设计公司开发新车型,并派出数名自己的技术人员参与联合开发。同时,奇瑞雇用了多名外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不乏原三菱、大众等国际大牌汽车公司的高管和高级工程师。“然而,以目前的情况看,所谓联合开发更多地解读就是设计外包,这也是国内汽车企业都普遍面临的状况,大头都让国外的赚去了,留给自己的也就剩下了‘加工费’。”一位业内人士对《当代经理人》表示。
而对于奇瑞在密集开发时最多同时研发20款车的惊人速度,有分析师指出,“一次同时开发15款发动机和20款新车型,靠奇瑞目前的销量,很难支撑起这样的新车型研发,这样做更多的是造概念。”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