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钢海外敌意收购启示: 信誉实力经验缺一不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1日 01:2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洁

  2008年12月24日,在国资委网站与网友进行交流时,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这样回忆:“对Midwest公司的收购,历时9个月,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多种挑战,最终获得成功。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上成功完成‘敌意收购’,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8年度, 9月17日,中钢以98.52%的股权正式完成对澳矿企Midewest Corporation Ltd.(下称“Midwest”)的收购。

  自近年全球能源、原材料面临前所未有的紧张局势以来,“走出去”对于钢铁业而言尤其迫切,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大中小型钢铁商近年来纷纷谋动海外。

  中钢与澳大利亚之间渊源极深。其第一个长期稳定的资源基地,也是第一个有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矿产资源项目,就是1987年始中澳合营的西澳洲恰那铁矿。

  中钢与Midwest是合作伙伴。早在2005年10月,中钢就与Midwest签署协议,对其手中多个项目共同进行勘探和可行性研究,并以各持股50%的形式成立了Midwest铁矿公司。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势头与其所拥有的资源形成了强烈反差,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瓶颈。”黄天文介绍说,“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的建设,既奠定了中钢集团海外事业的发展基础,也为我国钢铁工业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了战略资源保障。”

  也正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带给中钢在往后发展道路上的信誉、经验和信心。

  2008年3月14日,已持有Midwest19.89%股份的中钢突然策动全面收购要约,以全现金方式支付总值十多亿澳元的股权。

  至7月10日,中钢对Midwest的控股比例达到50.97%,胜利在望。为尽可能多地吸纳股份,收购要约经数度延长,至9月15日有98.52%的股权在手,中钢已可强制收购剩余股份,并准备让Midwest退市。

  其间,另一场看似无关却又密切相关的战役也在上演。就是2008财年的铁矿石谈判正在钢厂和矿山之间展开。2008年2月18日,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宣布,与新日铁和浦项公司确定了2008年度海运铁矿石“首发基准价”,上涨幅度达65%~71%。

  这一结果似乎既在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自2004年中国正式参加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连年大涨,至今年累计涨幅已超过200%,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可谓“功不可没”。

  与此对应的则是,在过半需求依赖进口的前提下,由中国企业控制的国外铁矿石仅为5200万吨,占总进口的13%,而日本这一比例达到了60%。

  赴海外开发矿山,投资参股相关公司已成为中国钢铁业界的共识。

  2008年12月17日,首钢旗下的亚太资源和首长国际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复,拟出资约1.625亿澳元,收购铁矿石企业吉布森山2亿多股股票。与其上半年发起的收购价格相比,打了2.5折。

  紧接着18日,武钢又以1.8亿澳元的价格收购了CentreMetals公司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50%的项目股权。

  但是海外收购并非易事,“中钢在长期海外资源开发中树立起的良好信誉、资源开发实力和丰富经验,在国际上受到的认可和信赖,是并购成功的重要基础因素。”黄天文这般总结。

  一部分专家认为,单个企业如若资金充裕,出海不是坏事。但要注意的是:“钢企走出去的过程中,行业须有统一的协调与规划”。

  “还有就是在投资海外眼光应再放开些,不一定紧盯矿石,澳洲的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作为考虑的对象。因为很多时候资源紧俏,并不一定是开采的问题,而是运输的问题。”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