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守祯:理性看待煤电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 15:3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曹英 见习记者 张琴琴

  2009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汇总会以五大电力企业与全国供煤企业均未签订合同告罄,关于“煤电顶牛”的分析甚嚣尘上。

  由于今年的煤炭价格上演“过山车”局面,煤炭企业连续几年来的“主导”地位遭受质疑,尤其是电力企业对未来煤炭形势利空预期增加。今年的“煤电之争”因而更为惹眼。

  会议期间,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理性看待煤电之争,二者唇齿相依,目前的存在问题是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仍要靠市场经济进行调节。

  王守祯认为,总体来看,煤炭产运需衔接不断向市场化方向推进。他分析称,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供求主体来说,国家明确规定:“凡属合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煤矿、煤炭消费企业,不分所有制、不分隶属关系、不分新老企业,均可以公平自主地参加衔接。”改变了过去重点煤矿与重点电力企业一对一的情况。第二,从供求数量来说,国家针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出台的框架指导意见是运力配置的框架指导意见,而不再是生产和消费企业的数量分配意见。这主要是由于运力资源存在流向不同、供不应求等问题,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但煤炭企业可根据铁路运力、流向自主选择用户,供求双方完全自主。国家不干预煤炭生产、消费。第三,从供求价格来看,国家针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出台的框架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由供需双方企业协商确定,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在价格问题上,2009年完全由企业协商,自主定价,实行以质论价、优质优价。

  在王守祯看来,煤电之争的重要原因在于煤炭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中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思维仍有惯性,不少电企、煤企还寄希望于国家制定价格、干预衔接。”

  当“计划思维”与市场经济无法对接,煤企与电企僵持不下时,可能的结果就是五大电企选择购买煤矿自己产煤,煤企购买小型发电厂自行发电或者煤电企业相互参股的局面。对于此种可能性,王守祯认为行不通。他说,孤立来看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不能完全解决煤电之争。不可能所有企业互相参股,否则就没有了行业之分,我们还是需要专业化、高效率。

  如何最大限度地缓解市场波动带来的煤电对峙局面?王守祯提出了“四个一点”:第一,建立能源价格调节基金,确定煤价指数。第二,要按市场化推进的原则,实行煤电联动适度调高一点电价。第三,财政给企业补贴一点。第四,企业消化一点。大家共同承担市场波动带来的困难,从而保证整个经济运行平稳。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