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我们承诺一个人不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2:0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张凤安 赵飞飞

  这是自下而上的力量。

  2008年1月22日,周海江作为全国十个企业代表之一,在中南海第一会议室参加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他至今记得总理这样一段表述:不管什么所有制的企业,不管什么行业的企业都是经济的细胞,你们的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走向,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整也影响着企业,所以这个是相连的。

  10个月后,源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开始蔓延到中国。这是危机时间,亦是企业家群体彰显力量的时刻。

  “我们承诺一个人不裁。”12月28日,中共十七大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委、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向本报记者表示。在此之前,他已经联合雨润和苏宁等十家江苏企业,对外公开承诺,呼吁各企业不要裁员,改减员增效为稳员增效。

  对于直接攸关十几万人就业的红豆集团来说,目前已经迈过年销售收入200亿的槛,但周海江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在转型升级上,探寻出一条长三角民企的突围之路,正如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其父亲周耀庭带领下,以开放式股权模式,率先完成苏南集体企业转型一样。

  在周海江的笔记上,记着温家宝总理当时说的话:“我们提出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最终还得靠企业,我们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要进行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企业是主体,改革也是如此,要推动各方面的改革,企业也是改革的中心环节。”

  这是周海江的命题,也是长三角乃至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命题。

  工业社会

  最好的播种时机是低潮期

  《21世纪》:常说形势比人强,但也有说谋事在人。在整个国家经济体中,企业家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之一。你如何判断和分析现在所处的大势?

  周海江:2007下半年,我们做出一个判断,这轮的国家宏观调控,熬不过去的一批企业肯定会死掉,熬过去的企业也可能会死掉。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本轮调控之后,并不是阳光大道。

  我们的分析是,20年前中国进口大量的工业品,出口大量的资源性产品;现在是进口大量资源,出口大量的工业品。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所以全球工业品已供过于求,经济的周期走势是客观存在的,即便没有宏观调控,经济低潮车轮难阻。尤其像长三角苏南等地企业、环境资源成本不断上升这也是大势,所以出路是在全球贸易格局上布局,走出去和转型升级这是两条路。我们的职工包括800家协作企业,就是10多万职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思考和应对这样的背景。

  《21世纪》:金融海啸下,很多民企都在紧缩投资。但也有人判断,这是一个投资好时机。你的选择是什么?

  周海江: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出自《孟子·公孙丑》,其主旨是强调抓住时机的重要性。“镃基”是当时的农具,一种大锄头,“乘”和“待”都是依靠、凭借的意思)。我和我父亲(周耀庭,九届十届全国人带代表。编者注)都有一个直接感受,党的方针政策就是势,我们把握宏观,若能吃透相对有前瞻、全局、导向性的方针政策,我们就能避免走弯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