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进哈萨克斯坦:感受合作双赢的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 18:18  中国石油报

  “国脉万里行•石油2008”特别报道⑨

  2008年12月3日,踏着“国脉万里行·石油2008”大型采访启动的足音,记者走出国门,走进了中亚文明古国哈萨克斯坦。

  从新疆乌鲁木齐到哈国阿拉木图,时空的转换似乎并不明显。

  早在汉唐,“丝绸之路”就已牵起了中国与中亚人民友谊的纽带。如今,当记者追寻着中亚天然气管线建设者的足迹来到这里时,胸中悄然澎湃的是亘古的豪情和暖暖的春意。

  带着友谊而来,挥洒辛勤的汗水,中国石油人正在谱写着合作双赢新的辉煌乐章。

  将“不可能”变为现实

  “将不可能变成现实,只有中国石油人可以做到!”这是记者在中亚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段的业主——中哈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GP)采访时听到的赞语。

  12月9日,采访团一行从阿拉木图出发,一路往西,驱车5个小时,行程350公里,赶到了哈萨克斯坦国江布尔州境内楚县。这里,是中亚天然气管道的一个建设现场,管道三公司半自动焊机组正在紧张施工。

  远处是天山的雪峰,皑皑的白雪覆盖着山尖,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冷的银光;茫茫草原一望无际。视野尽头,几簇羊群就像白色的油滴一样慢慢地在“毯子”上移动。

  两条气龙并肩蜿蜒向前,就这样突然地扑进我们的眼帘。工地到了,“青年突击队”的旗帜迎风猎猎,吊管机、挖掘机隆隆作响,身着火红工衣的管道人,手把焊枪,工作紧张而有序。管道三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经理李建军介绍说,截至12月8日,三分公司共完成测量放线116.7公里,作业带清理104.1公里,组对焊接94.9公里……

  在管道建设者的手中,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蓝图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中亚天然气管道起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边境的格达伊姆,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最终到达我国境内的霍尔果斯,与西气东输二线连接。管道双线全长3600公里,它是目前我国唯一跨多国国境的国际管道工程,也是唯一两条管线同时进行施工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AGP总会计师余建录说,国际上建设这样一条长距离的大口径跨国输气管道,一般需要六七年的时间,而这条管道的建设时限仅有28个月:根据2007年7月中国石油与土库曼斯坦签订的协议,2009年年底,必须实现通气。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总经理助理、AGP第一副总经理金庆国说,“当公司按照计划节点下达了2008年焊接700公里的施工任务时,大家都认为要完成根本不可能!”

  的确,许多事情根本就不是着急就能办成的:合资公司要进行注册谈判;可研要报批;还要审查联合初步设计;资源配置也要准备妥当;几十亿美元的合同要进行国际招标;长周期设备材料要提前锁定供货资源;要保证设备、物资、管材按时顺利地运往现场,跨国运输海关、商检、车皮等都需要时间协调解决;管道沿线建设前期先要完成征地;EPC承包商要提前做好人员、机具调遣、项目组织到位等准备工作;更别提融资、计划管理、HSE管理以及制度体系建设等烦琐工作了。

  正如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总经理孙波所说,这是我国首条境外天然气管线。它的建成,将会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同时还能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每年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天然气贸易额。它不仅是能源大动脉,更是经济大动脉。

  宏伟的工程建设,激发了石油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的豪气,“此时不搏算白活”。“周密安排、强化协调、抓大放小、死保节点”,为了抢时间,许多事超前规划、超前组织,同时干……

  中国石油人开始与时间赛跑。尽管许多同志初到哈萨克斯坦,连办公、住宿、吃饭等都没有着落,但项目进度却不允许他们放慢脚步。大家不等不靠,以一当十,千方百计推动项目进展。在鹅毛大雪的除夕,施工部经理闫洪旭等项目同志赶往现场取数据;控制部副经理宗红,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累倒在岗位上;财务人员李平,在项目融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副总经理潘文龙,一连7个月不休假,为其他同志做好行政服务工作……

  哈国员工也是一样,为中亚管道建设也付出了同样的心血。正如金庆国说的那样:共同的目标,需要我们中哈员工团结一心;艰苦的环境需要我们中哈员工团结一心,艰巨的任务更需要我们中哈员工团结一心。在AGP,所有的员工像亲兄弟一样,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为中亚天然气管道早日通气而携手共进。

  帮承包商就是帮自己。管道局中标哈国段2600公里管道铺设任务后,业主方积极协调国家外交部、商务部、驻哈大使馆等,与哈方高层全方位沟通,争取到2600个劳务指标。“我们干过不少国际工程,像这样能大力为承包商解决关键问题的业主,是第一次碰到!”管道局中亚管道哈萨克斯坦项目总经理岳林说。甲方带领乙方闯国际市场,乙方为甲方生产经营保驾护航。面对紧张的工期和苛刻的哈方劳务许可政策,管道局哈萨克斯坦项目部积极推行工法创新,从传统工艺的日平均焊接仅30道口,一举提高到日平均焊接70道口,工作速度提高一倍……

  如今,中亚管道全线已完成焊接662公里,多个重大的控制性工程也初战告捷。“2009年年底单线通气,可以实现。”金庆国胸有成竹。

  合作双赢的典范

  12月16日,正值哈萨克斯坦第18个独立纪念日。走在阿拉木图的大街上,可以看到人们举国欢庆的场景。哈萨克斯坦人民崇尚金色的阳光和展翅飞翔的雄鹰。因为金色的阳光象征着光明和温暖,而雄鹰则象征着勇敢。

  近几年,哈国快速发展,蓬勃向上的国民经济,正成为哈国人民的骄傲。而中国石油在哈国经济建设中,开展合作双赢的石油项目,深受当地人民称赞。1997年9月,中国石油人初次来到哈萨克斯坦,收购了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当时,阿克纠宾公司是一个年产原油仅200多万吨的集勘探、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有企业,严重亏损。而今日的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已成为阿克纠宾州最大的纳税单位,每年上缴的税收约占阿州全部税收的70%,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公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阿克纠宾成为哈萨克斯坦西部一个新型石油工业城市。阿克纠宾公司也被两国政府高层评价为“中哈合作的典范”。

  2005年10月中国石油收购PK项目时,这宗国企最大的海外并购案,曾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当时的PK公司,生产经营和外部环境十分艰难:近半数以上的油井因为不能达到当地天然气排放标准被关闭;公司面临20多亿美元的巨额诉讼;PK原总裁多年不敢入境哈萨克斯坦,只能靠遥控指挥……但是,仅仅两年后,PK公司焕发青春,各项经营指标全部提升,原油生产加工创历史新高,经济效益也大幅增长,企业内外部环境得到改善,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及政府高层多次高度评价PK公司在支持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作的贡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