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双龙受金融危机冲击濒临破产 大股东上汽紧急赴韩磋商
中韩车企联姻面临破裂
持续4年的中韩跨国汽车联姻面临破裂危险。昨天,记者从韩国双龙获悉,备受关注的“双龙濒临破产事件”已升级,如果没有得到政府救助,又无法裁员,大股东上汽可能将无奈撤资。目前上汽部分高层已赶往韩国,与韩国政府、韩国部分银行和双龙汽车工会进行紧急磋商。但至截稿时,韩国政府还未承诺施救。
■缘起
双龙汽车面临破产
在这轮席卷金融的风暴中,号称韩国第五大汽车企业的双龙同样未能幸免。
按照双龙公布的报表,今年11月,双龙的国内销量比上年同期下降59%,仅有1632辆;出口量下降65%,仅有2203辆;今年前11月,销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7%,仅有87125辆。
韩国双龙公司对外宣布,2008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282亿韩元(约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公司盈利12亿韩元。目前双龙的现金已经告罄,双龙在韩国本土的工厂已经暂时停产。近日双龙也已宣布推迟发放公司12月份工资。
双龙汽车工人对此反应激烈,双龙工人指责管理层拖欠工资,并担心失去工作岗位。据记者得到的消息,由于没有现金支撑,目前双龙的新车开发计划已经无限期拖延。目前双龙已经决定取消在韩国市场推出中型轿车(代号U100)、明年9月份推出的准中型SUV(C200)的计划。不仅如此,雷斯特的后续车型(Y300)的问世也被推迟到2010年,其他新车推出计划都被暂停。
按照双龙提交给上汽的整改方案,双龙将对公司架构进行重组,将旗下九个本部缩小到四个,取消了负责国内销售业务的各地区十个营业本部中的五个。然而,关键的裁员计划由于工人的反对目前尚未实施。
由于韩国政府没有实施救助,自身精减无法进行,双龙已经走到绝境,如果紧急磋商没有结果,双龙或将成为韩国第一个破产的车企。
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董建华表示,双龙主导产品以高油耗的SUV车型为主,这是其在金融风暴冲击下濒临破产的主要原因。目前双龙在韩国本土和海外的需求都在下滑,陷入危机不可避免,但这是系统性危机。如果政府、上汽、双龙管理层和工会几方继续博弈,双龙可能被拖到破产,受害最大的是韩国汽车工人和上汽。
对于濒临破产的问题,双龙汽车中国营销部昨天在给记者的答复中表示,该部门无法回答战略方面的问题,集团如有新进展,将及时通知。
■进展
上汽紧急赴韩磋商
12月24日,上汽部分高层紧急飞到韩国,目的是对双龙经营危机做全面评估。到达双龙总部所在地平泽后,上汽高层与双龙汽车的管理层进行了磋商,并与韩国部分政府官员和银行代表会面,商讨如何救助双龙,让双龙不至于破产。但至截稿时,韩国政府还未承诺救助。韩国的银行也尚未答复相关融资要求。
昨天上汽发来声明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对双龙经营造成较大影响。目前双龙经营层正积极寻求韩国政府和银行支持,并与工会谈判降低人员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于韩国政府尚未答应救助,上汽没有进行评价。
此前的12月初,双龙管理层曾希望上汽能在2009年1月中旬以前提供数百亿韩元(1人民币兑换200韩元)的运营资金援助,但遭到上汽拒绝。一位接近上汽的人士表示,虽然上汽是双龙大股东,但双龙是一个独立法人,有自主能力。她表示上汽希望韩国政府能学习美国政府、瑞典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对本国的汽车企业救助。
■影响
双龙车型国产化放缓
如果上汽撤资或双龙破产,双龙车型引进中国生产的计划将不复存在。这对于上汽四年来推进的与双龙技术合作进程是一个打击。
“当初上汽是看中了双龙汽车的SUV专业性和柴油发动机技术,而且将其作为海外的棋子,双龙陷入困境,上汽也不愿意看到。”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表示。
2005年1月,上汽用5亿美元收购了双龙48%股权,后来逐渐增持到51%。这笔交易在当年被称为海外并购的巨大成功,甚至被冠以中韩汽车跨国联姻的美名,上汽甚至以此作为“借船出海”的经典案例。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汽内部人士介绍说,在收购双龙后,上汽倾注了很多精力。第一年亏损,第二年账面好转,第三年盈利,而且工会还没有罢工,成为韩国有罢工历史以来,第一家全年都没有出现罢工的车企。该人士表示,如果没有金融危机,双龙肯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记者了解到,在收购双龙后,上汽寻求将双龙引进国产,以低成本优势提升其产品竞争力。此前,由于工会以“技术泄露”为由阻挠,技术合作和国产迟迟未实现。而目前位于江苏仪征的上汽双龙合资公司项目尚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在破产危机面前,国产的进程显然还将进一步放缓。
“估计现在上汽会主动放缓这一进程,因为金融危机面前,投资还是谨慎点好。而且,双龙面临困境,即使国产也面临车型后继无力的烦恼。”董建华表示。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看来,双龙没有先进技术,也没有先进的管理。“从2005年并购以来,业界一直有不同看法,我个人觉得上汽始终没有掌控这个企业。”
本报记者 杨开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