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集集团:停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14:10  《第一财经周刊》

  中低端的干货集装箱产能原本就过剩,金融危机更大大打击了需求。

  文|CBN记者 商勤硕

  中国外贸出口急剧下降,相关服务业当然难逃诛连。

  12月7日晚,针对干货集装箱(标准尺寸箱体)业务停产及员工放假的报道,中集集团董事会做出了回应,这份回应并未正面给出放假员工的数字,而是称整个中国干货箱制造行业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但公司收入已不单纯依赖于干箱制造。此前3天,有媒体报道称,中集集团的主要业务—干货集装箱业务已经停产两个月,约2.2万名员工目前大都放假在家,比例占到了集团总人数的?38%。

  两位船舶业人士向《第一财经周刊》证实,中集集团已于今年10月初叫停了全部标准箱业务,加长、冷藏等特制箱业务也下跌了两到三成。中集集团在回应中表示,在通常年份里,自第四季度到第二年的一季度都会是传统的生产淡季,淡季时工人一般会由于开工不足而会有部分工人放假。今年进入第四季度,由于全球金融海啸造成的中国外贸出口急剧下降,集装箱贸易量下滑,影响集装箱的新箱需求量。因此相对于以往年份,今年干货箱制造业务更早进入淡季。

  事实上早在2007年底,海关总署的统计报告就显示,中国标准干货集装箱总产能已近600万标准箱,远超过世界集装箱市场的预期需求。虽然此前全球贸易持续增长,保持了集装箱运输的繁荣,但种种隐忧已经显现。由于钢材和木材价格的提高,迫使集装箱生产企业不断提高报价以消化成本上升压力。2007年7月,中国调低了多种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额,导致出口量增长有所滞缓,而人民币的升值也让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负面影响。不少海运公司开始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它们自行生产集装箱,这更加剧了集装箱制造业的竞争。

  海关总署同时称,中国生产集装箱品种结构单一,主要仍以中低端的干货集装箱为主。不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业内企业前景堪忧。而此时的中集集团,已经戴上生产能力“全球第一”的帽子好多年。

  2008年上半年,中集集团销售各类集装箱104.29万标准箱,其中干货箱92.32万标准箱,同比还增长3.14%。而1至9月,公司销售各类集装箱150.47万标准箱,同比却下降6.89%。进入10月份,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全球范围内,除马士基、太平洋等船公司自己给内部集装箱部门极少数订单以外,全行业几乎没有订单。其后的两个月这一局面也改变不?大。

  在本次危机之前的1995年至1999年期间,干货集装箱制造业也出现过类似的危机,缘由同样是产能过剩。当时集装箱价格一跌再跌,行业亏损面达到70%。到了1999年,原行业内的近50家萎缩到了不到30家。这一次,中国企业是否会重蹈覆辙?

  中集集团化解危机的办法是“开疆扩土”。此前的几年,中集集团已经开始大肆收购,不断延伸产业链。在12月7日的报告中,中集集团表示,近年来,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了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海洋钻井平台等新业务,公司的收入与盈利已不再单纯依赖于干货箱业务。2008年1到9月,集团干货箱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6%,干货箱业务利润占净利润的32%。除干货箱制造业务以外,集团其他主要业务进入四季度后经营状况均处于正常状态。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