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纵横集团危局调查(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 00:18  21世纪经济报道

  陨灭的跨行业集团梦

  在袁柏仁的脑海里,一直描绘着一幅美妙的公司发展蓝图,即把纵横集团建设成一家以化纤实业为基础,同时以金融股权和其他包括水电等行业投资为增长点的跨行业综合性大型集团企业。

  “其实,这么多年来,尽管集团版图时而扩张,时而收缩,但始终有一样东西如梦魇般纠缠着老袁,那就是紧绷的资金链。”接近纵横集团的绍兴当地银行人士向本报记者坦言。

  纵横集团资金链紧绷这一“痼疾”的祸根,在于2003年对五大项目的急剧扩张。

  纵横集团的这些大手笔项目具体包括,在马海工业园区投产40万吨聚酯化纤生产项目;迅速上马60万吨的PTA生产线;重金下注邯郸纵横钢铁有限公司(下称纵横钢铁);涉足房地产行业,投资开发集团对面的“财富中心”;联合湖北巴东电力投资11亿元开发沿渡河流梯级电站。

  对于这些投资项目,纵横集团几乎都以“败走麦城”的结局收场。其中,聚酯化纤项目启动之后,让纵横集团始料未及的是,作为其原材料的原油,价格暴涨,与此同时,下游化纤产品的价格却因为低价竞争而无法提升,两头夹击之下,利润远远低于预期。而PTA生产线则因为得不到批文,最终转手给华联三鑫。

  “另外,虽然投资纵横钢铁当年就获益5亿元,但这显然并不足以还贷。”知情人士透露,同样遭遇厄运的是房地产项目,进入该行业较早的纵横集团,却没有获得多少盈利。

  “2004年4月底,随着银根收缩,银行停止了向纵横集团的一切放贷。”绍兴当地银行人士回忆称,“从开始至今,纵横的现金流就从没有宽松过,而老袁也就一直为资金而奔波、忙碌着。”

  本报记者获得的数据证实了上述判断。2003年底,纵横集团的贷款余额达到了25亿元,但在2004年年底,这一数字仅为17个亿,骤降了8亿元。

  但此时,“纵横帝国”仅仅是稍微露出一点疲态而已,至2006年,当纵横集团资金链紧张程度稍有缓解之际,袁柏仁随即开始大力调整产业的布局结构。

  而其中令人意外的是,纵横集团逐步收缩化纤产业布局,取而代之进行扩张的则是参股了多达5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

  据本报记者调查,纵横集团参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为绍兴本地的绍兴市商业银行、成都市商业银行、武汉市商业银行、三峡银行等5家,除此之外,纵横集团亦向安徽某银行打入了意欲参股的保证金,总动用资金达到了8亿多元。

  相对比的则是,纵横集团对纺织主业的心猿意马,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纵横集团办公楼对面的纺织厂房,已经空置了1年多时间了。

  巨亏30多亿

  尽管袁柏仁一直在缓解资金链紧张和调整企业架构的钢丝网上跳舞,但最终将纵横集团拖入深渊的还是自己赖以起家的化纤行业。

  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纵横集团原本高价购进的原材料因为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挫而价值大幅缩水,与此相应的则是,因为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企业对化纤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化纤产品价格从13000元/吨一路下滑至7000元/吨左右。

  “这样一来,从财务危机的真正暴露的2008年8月份以来,纵横集团的产品销售收入从原来正常情况的5亿元/月,下降了一半,为2.5亿元/月。这对于纵横而言无疑是最深层的打击。”知情人士称。

  据初步统计,目前纵横集团的亏损总额约在30亿元左右。

  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在亏损额中,每年累积的经营亏损大概占2/3比例,而资产缩水则占了另外的1/3。

  而为了缓解紧绷的资金链,袁柏仁开始玩起了高财务成本的信用证买卖,但是频繁买卖信用证而产生的高达6%的财务成本,在目前来看,似乎更像是袁柏仁挽救纵横集团的“饮鸩止渴”之举。

  记者获悉,工作小组已经对纵横集团的违规资金运作进行审计调查,其中或许还包括民间高息借贷。

  (本报记者陈昆才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