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军华
中国的钢铁厂与制造企业是一对“冤家”,钢铁厂坚持“款到发货”,制造企业要求“货到付款”,钢铁贸易企业游走于两者之间,以垫资的方式低进高出,曾经如鱼得水,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在钢铁行业突然掉头向下的挤压下,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钢铁贸易企业来说,除了为制造企业垫资,赚取钢材差价外,还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钢铁贸易企业困境
上海精怡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新明说:“在不锈钢这个领域,以冷轧的316L这个品种为例,价格已经从最高时的每吨5.6万元下降到每吨3万元,现在几乎每天都在下调价格。原来的库存越多,现在亏得越多。”他介绍有一家企业,原来预计钢材价格会跟今年上半年一样好,于是库存了大量的钢材,现在已经亏损好几亿元,基本抵消了已经赚到的利润。
除了价格急速下滑,回款周期拉长是影响钢铁贸易企业生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薛新明说,原来钢材送到下游制造企业后,货款一般20天能够收回,现在延长到40天,回款时间翻了一倍,这给钢铁贸易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钢铁贸易企业购买钢材的资金很大部分是来自于银行的借款。
价格的急速下挫和货款周期拉长对于钢铁贸易企业来说是两大致命打击。钢铁贸易企业生存的基础是钢铁厂与制造企业之间的“顶牛”。
薛新明介绍,在钢铁产业链下游的是制造业企业,一般原则是货到付款;但是对于宝钢这样的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来说,必须先付款,然后才发货,基本没有回旋的余地,钢铁产品上游与下游之间的互不相让为钢铁贸易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钢铁贸易商首先垫钱从钢铁生产企业购买产品,再将产品运到钢铁下游企业,回收货款,完成一笔交易,贸易商扮演了钢铁需求企业融资的角色。
在钢铁产品价格不断攀上高峰的时期,作为中间人的钢铁贸易商有很多赚钱的机会。薛新明说,江苏有一家钢铁贸易企业,一直看好不锈钢产品,认为国内对不锈钢产品的需求会持续增加,价格也会不断上涨,从两三年前开始,就吃进不锈钢。只要不锈钢价格下调,就会买进;而如果市场价格没有上涨到目标水平,这家贸易企业绝不出货,因此囤积了大量不锈钢。这种囤积的做法使不少钢铁贸易商一夜暴富。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钢材价格一路上涨,哪一家钢铁贸易企业囤货多,赚得也就多。但是到了今年下半年,形势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对钢材的需求迅速萎缩。一家大型钢铁贸易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坚持现款现货,他所在的公司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不大,但是从他负责的领域销售额来看,与去年相比,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只有4%~5%,而往年一般在15%~17%左右。
薛新明估计,上海的钢铁贸易企业今年估计淘汰掉了三分之一左右,很多贸易企业的负责人已经销声匿迹。另一业内人士说,一些钢材品种的需求萎缩得很厉害,有一些出口的单子已经取消了,有些付款周期拉长,估计明年1~3月日子会更难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71家大中型钢厂亏损58.35亿元。其中,有42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达到59.15%。
钢铁贸易仍然有利可图
整个行业虽然不景气,薛新明所在的钢铁贸易公司利润反而有所增加。他说在钢材处于价格高位的时候,他们没有大量囤货,很早就已经开始调低库存。他介绍:“以前库存的数量一般保持在能够满足下游客户3个月用量的需求,现在已经削减到1个月以内,甚至降到零库存。与行情看涨的时候不同,行情好的时候,由于供不应求,贸易企业到钢厂提货需要排队等待,现在由于需求萎缩,到钢厂马上就可以拿到货。所以价格突降后,受到的影响不大。”
在不少钢铁贸易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时候,也仍然存在不少机会。薛新明说,现在购买钢材的资金成本更低了,原来一吨不锈钢要5万元,现在只要3万元一吨,意味着同样的资金可以购买更多的钢材。其次,钢材贸易的利润也有不小的空间可以提升。钢材下游制造业企业下单敲定价格以后,到实际交货中间还有一段时间,意味着如果交货时的价格低于下单时的价格,中间的差价就可以成为贸易企业的利润。
另一位业内人士说,钢铁贸易企业要渡过现在的难关,除了在价格上应该具有竞争力,更应该注意的是为下游企业提供附加值。如果只是把钢材交给下游厂商,并没有多少附加值。贸易企业应该努力参与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帮助下游企业提升效率,减少成本。他说以他所在的企业为例,原来从下单到钢材交付给客户,全过程需要42天,现在只需要38天,缩短了4天时间,这样能够更加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帮助客户减少资金占用的成本。
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除了加强库存管理,为下游制造业创造更多附加值,对于钢铁贸易企业以及整个钢铁行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陈克新最近撰文称,由于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效应进一步显现,2009年钢材市场运行环境可能更为严峻,钢铁生产企业和贸易商们要准备应对“更紧日子”,但是他认为不应该失去信心,因为世界各国已经高度重视,联手“大手笔”集体救市,加上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仍然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极具潜力的国内需求,可以成为避免世界经济大萧条的“防火墙”。
随着国家投入4万亿刺激内需的各项措施陆续付诸实施,核电、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将需要大量钢材,这对钢铁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来说,都孕育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一位业内人士估计,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全国可能会建立70~80座核电站,每座核电站大约需要5000~6000吨不锈钢,3万吨左右的碳钢,总量匡算下来对钢铁行业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视。
另外在铁路的需求拉动方面,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即将开工建设的一系列铁路项目,时速300公里以上的车体估计会全部使用铝合金,300公里以下的车体预计会全部使用不锈钢,因为不锈钢耐腐蚀而且美观,自重轻,这样的车体全国一年会有5000~6000辆的需求。他介绍,原来一节货车车厢自重20吨左右,载重量60吨;如果使用不锈钢,自重减轻为10~15吨,可以增加5~10吨左右的运力,如果每节车厢的用钢量为10~15吨,总量也很庞大。
2007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到2020年我国铁路里程由原定的10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目前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7.8万公里左右,意味着未来将有4万多公里的铁路要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将在4万多亿元,按照12年的建设周期计算,未来每年投资规模都将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
如此巨大的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将极大地带动用钢需求。据《中国冶金报》报道,今年10月份,国内的铁道用钢材产量达到41.2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4.60%,而同期国内的钢材产量却同比下降12.40%。1~10月,全国累计铁道用钢材产量345.11万吨,同比增长21.20%,而钢材产量同比仅增长5.90%,可见铁道用钢材继续快速增长。其中重轨需求量明显增多,10月份的全国重轨产量为30.7万吨,同比增长82%;1~10月,重轨产量为229.08万吨,同比增长48%,超过钢材增幅的42.1个百分点。本报摄影记者/高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