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工业的回顾与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 20:08  中国石油网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石油企业实现了从政府的附属物向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向全面开放的战略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工业在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书写了改革发展的辉煌篇章。值此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有必要对石油工业的改革开放实践进行总结和思考,以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石油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成就喜人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石油企业实现了从政府的附属物向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向全面开放的战略转变,保持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石油工业的政府管理体制发生重大改变

  石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是调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改革前,石油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政府主管部门集出资者、管理者和经营者于一身,对全行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管理,指令性计划统领一切。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对石油工业的管理基本实现了政企职能分开和政资管理分开。政府综合管理部门侧重制定政策,监督运行,实施宏观调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行使出资人代表的职责。管理方式实现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取消了指令性计划,不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家石油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利,已经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石油工业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石油工业改革的中心是调整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改革初期,石油工业完全是国有经济成分,目前已形成国有经济为主体、多元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市场竞争格局。在勘探开发领域,除三大公司外,还有延长等地方企业和多家外资公司参与;在炼油领域,合资合作规模越来越大,地方和民营炼厂原油加工能力约占全国1/5;在石油化工领域,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多元竞争的局面;在油品零售领域中,三大公司以外的加油站数量约占40%。改革前,石油石化企业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完全实行计划配置。目前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资料可以自主地从市场采购,用工制度实现了市场化和合同化,资金可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多种手段从市场获取。石油产品销售取消了计划配置,油品流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石油价格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目前除成品油实行政府指导价、天然气实行政府定价外,原油和其他石化产品价格已经放开。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石油石化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断变革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上市公司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运营效率明显提升。未上市部分通过结构调整和专业化重组,"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布局和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多级法人实体和管理层级被取消。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财务、人力资源和物流信息等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更加适应市场化,更趋现代化。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理念经历了从追求生产数量到追求企业效益,再到追求企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发生了质的变化和提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石油国际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30年来,石油工业打破封闭、半封闭的思想禁锢,积极实行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资本输入到资本输出,从单一领域到多个领域,逐步融入世界石油工业体系。国际合作的地域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国内合资合作遍及石油工业各个领域。海外合作区域已扩展到非洲、中亚-俄罗斯、亚太、美洲和中东地区等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富集地;业务范围涉及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贸易和工程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国际合作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在"引进来"方面,从单纯的技术、设备进口到以市场换资金、换资源,水平不断提升。在"走出去"方面,从开发项目到风险勘探,从参股合作到兼并收购公司,从联合运营到独立运作,能力明显提升。在国际合作中,不仅成功运作了一批大型项目,获得了可观的油气储产量,更培养了一支熟悉国际石油合作规则的人才队伍,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已被国际石油界所认可,赢得了良好信誉。

  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30年的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石油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石油产量稳步提高,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1978年至2007年,国内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7亿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7万亿立方米,分别是改革开放前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的3倍和36倍。原油产量年均增长2.3%,是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5倍;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5.6%,为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1倍。2007年国内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87亿吨和694亿立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79%和406%。

  炼油能力不断增加,石化工业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的原油年加工能力还不到1亿吨,2007年已达到3.7亿吨,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2007年加工原油3.27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乙烯产量由1978年的38万吨猛增到2007年的1048万吨,增长26.6倍;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产量分别达到3074万吨、222万吨和2202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44.3倍、20.7倍和150.6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化产品生产大国。

  管道运输突飞猛进,管网体系初步形成。2007年底,我国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已经达到5.4万千米,初步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尤其是全长约4200千米,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的西气东输管道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大大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矛盾。

  跨国经营成果丰硕,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海外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分别达到8800万吨和4100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分别达到80亿立方米和60亿立方米,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5300千米,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合同额达到52亿美元,原油成品油进出口贸易量达到2.1亿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