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湾路直行黄金航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 20:19  财富时报

  相对于大陆航空界,台湾航空业者更加关注协议的达成

  本报记者 陈墨

  早在11月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之前,深圳航空公司(简称深航)就获悉自己将成为新增加的两岸包机指定承运人。深航常务副总裁刘剑平特意在10月27日带领深航营销、服务、保障部门赶到台湾考察市场。而在深航总部,选拨飞行员和空姐、开发具有闽南风味的航餐、定制赴台旅游产品等准备工作也已经早早开始了。中国民用航空局11月23日公布了大陆航空公司常态包机分配方案,深航每周将执行2个包机航班。

  回首向来萧瑟处

  11月4日的协议之所以这么快就得到了落实,无疑是两岸航空界人士心情急切的结果。回顾两岸直航的历史就知道,新协议中的常态包机和拉直航道有着多大的进步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两岸航空公司就一直在寻找实现两岸直航的机会。1990年,台湾的5家航空公司访问大陆民航界时发出“直航”的呼声。1997年,台湾复兴航空公司的飞机首次飞越大陆。2003年,大陆开始允许台湾航空公司使用大陆空域。也就是在那一年春节,台湾航空公司开辟了对上海的单飞和单向载客的台商包机航线。2005年春节台商包机更是实现了3个突破,由2003年的“单向、中停、定点”变为“双向、多点、不中停”,这也使得南方航空公司(简称南航)的CZ3097航班从广州不经停香港直飞台北,成为56年来第一架正常降落在台湾机场的大陆民航客机。

  到了2008年,台湾游正式启动。周末包机成为一种常态,乘坐包机的人也由台商以及眷属变成了所有往返于两岸的中国人。南航又一次成为周末包机的首航者,7月4日南航董事长刘绍勇亲自驾驶空客A330客机带着众多大陆的观光客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

  在首航之前,刘绍勇为两岸包机题下了“湾路直行”4个字。按照他的解释:“湾”意指台湾,“路”本为航路,意指两岸之间的物理距离。“行”既读“XING”,也读“HANG”。这句话指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开通,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都可以方便地抵达对岸。而“湾”的谐音是“弯”,刘绍勇当时也想用这个字来表达他期盼航路截弯取直的意愿。仅仅过了4个月,这位大陆民航企业领导人的愿望就实现了。

  最后的金矿?

  国航经营着北京-台北和上海-台北两条航线,截弯取直对国航的利好无疑最大。据国航党委书记谭植洪介绍:直航后,北京-台北的航线将节省一个半小时左右,上海-台北节省近80分钟,因此,北京-台北的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3个小时,上海-台北缩短到80分钟左右;在成本方面,以北京-台北-北京航线为例,若使用B737-800执行,绕飞香港的成本增加9万元人民币,假设一周飞6班北京-台北航线,加上因此减载造成的损失,一年因绕飞所增加的成本就将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航线拉直后,将减少飞行距离,旅客的时间节省了,航空公司的经营成本也降低了,旅客也将分享到由此带来的实惠,将会给两岸航空市场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同时也能节能减排,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是个双赢或者说是多赢的好事。”谭植洪说。

  而常态包机也将给两岸航空公司带来新的机会。按照中金公司的预测,这条航线的旅客量将超过大陆到香港和韩国的航线。而香港和韩国两条黄金线路一年能为中国航空公司贡献50亿元利润。“但是,这对台湾的航空公司而言,又何尝不是机会?因此,从这一点看,大陆航空公司由此在国际中转市场上又多了竞争者。同样,对于大陆的机场来说,也面临着来自台湾机场的中转竞争压力。”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邹建军说。

  事实上,相对于大陆航空界,台湾航空业者更加关切协议的生成。和在中国大陆腹地有着密集航线的大陆航空公司比,台湾航空公司的生存空间十分狭促。

  不过,梦想还需要继续。现在两岸航空界人士盼望的是,常态飞行时代的早日到来。“航空技术就是为人类跨越鸿沟天堑而发展起来的。”刘绍勇说。

  货运包机业务

  新协议中增加的货运包机业务同样为台湾航空业者所看重。货运包机大陆开放的航点为上海、广州,这都是台商聚集较多,也是货运量较大的地区。航路截弯取直后,无论是台商的效率还是货机的调度,都可节省下很多营运成本。中国大陆的国际货运市场基本上被联邦快递、UPS等国际物流巨头瓜分,现在台湾的货运航空业有了机会,在运送台湾电子产品中壮大起来的它们,可以把大陆的货物通过台湾中转到世界各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