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企直面强制召回冲击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 17:59  赢周刊

  蒋劲劲

  公众期待已久的问题汽车“强制召回”已有尘埃落定的迹象。如无意外,从下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将在“强制召回”的“保护”下前进,而相对于目前属于部门法规的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强制”究竟将给中国车企和汽车消费市场带来什么? 

  强制缘于自动召回难服众?

  汽车召回制度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目前实行汽车召回制度的有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对于现在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而言,召回制度早在2004年就已经出台,《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但尽管拥有着召回的名头,其实质性的作用却一直被消费者和专家们所诟病。根据现时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召回主要有主动召回和强制召回两种形式,但是该规定本身存在着的隐性因素使得了规定执行不到位,规定的不明确和无法律威慑力造成了“强制召回”仅有影子,而“主动召回”却难以服众。

  据统计,自2004年10月以来,共有27家汽车生产企业在中国实行过召回,但所有的召回行动无一例外是厂家的主动召回,强制召回无一例发生。而且在这些召回行动中,厂家的作秀成分远大于对于质量的维护。今年11月初,可谓是汽车召回高峰,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丰田、本田、铃木三大品牌向市场召回超过10万辆轿车,而同样的大规模主流产品召回事件在2006年10《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实施两周年的时候也发生过一次,而主角则是广州本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它们不约而同在一周内召回18万辆不同车型的汽车。

  今年7月,重汽发动机事件引发了媒体、消费者和汽车生产商的一次大规模的口水战,这也被认为是今年确定“强制召回”制度能够尘埃落定的导火索,原先规定中“强制性”的缺失,再加上长久以来消费者和专家对于汽车企业诚信度的质疑终于在这一事件中爆发。  

  “强制”将冲击汽车市场

  对于汽车生产企业,特别是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而言, “强制召回”制度的实施显然不是他们目前所希望发生的事情。对于厂家而言,问题汽车的召回在质量维护和品牌维护上的确是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但问题是,实行怎样的手段才能对于利润和成本差最大化才是他们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对于将要实行的强制召回,车企的担心一是成本,二是销路。

  早在2001年,在现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颁布以前,首都经贸大学的学者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从暂时来看,(强制)召回制度的特点是保护消费者,而不保护厂家,有可能使企业为此背负沉重的赔偿开支,产生品牌危机,股份大跌”,但同时“从长远看,对于企业是有利的”。而车企们,特别是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之所以一直对于“强制召回”采取回避性态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在于此。“实行强制召回制度,车主有可能会将所有的故障推给厂家。厂家将吃不消。”除此以外,中国汽车厂家怕强制召回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怕质量问题曝光,车企怕承担召回成本,更怕公开,“公开的代价就是销路受到影响,销售额会大降”。因此,即便是这4年来问题车辆的“主动召回”,车企们所对外的口径也是“个别纰漏回收”,而对于汽车的“设计”、“工艺”、“质量”问题一直讳莫如深。

  如今,“强制召回”制度摆上桌面已经成为不能改变的事实。就在上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缺陷汽车召回制的专项检查通知,要求各地质监部门严查违背汽车召回制度的行为,尤其是有缺陷私下处理隐瞒不报的行为。种种迹象显示,汽车召回制度的执行力度将被加强。相关专家认为,如果不出意外,在今年年末至少将有一家汽车生产厂家会被要求强制召回,这对于车企而言,被强制将是一种相当严厉的惩罚,这对于车企在寒冬之夜又将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对于汽车市场上的消费者而言,“召回”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最关心的是“强制召回”这样的重刑能否从真正意义上根治当前汽车的质量和维护问题。

  拥有一辆2.0L名牌轿车的黄小姐曾因汽车行驶不到一万公里连加四次机油的“烧机油问题”多次向厂家报修,对于“强制召回”,她表示:“最怕还是实施不到位。”对于“回收”,尽管再戴上强制性,最终考量的是消费领域的信用经济发展程度。尽管“强制回收”明年就有望实施,但对于整个汽车消费行业来说,消费者希望最终的目的是汽车质量的上升和安全性提高。“现在车企担心消费者的信用,而消费者又怀疑车企的诚信问题,相互赖账,即使‘强制’了,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东风本田CR-V的召回事件

  2006年12月28日,东风本田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决定从2007年1月10日起召回自2005年3月10日到2006年12月18日期间生产的49500辆CR-V多用途乘用车。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对中国实际使用情况考虑不周,后减震器设计裕量不足,部分车辆出现后轮轮胎内侧与车身瞬间干涉和车身后部高度下降的情况,而干涉可能产生后轮轮胎内侧磨损的安全隐患。此事在网络媒体上被称为“塌屁股事件”。

  在美国,CR-V基本上在2万美元左右,而在中国,CR-V的官方指导价位都在20万以上,相对美国的差价,中国贵了起码6万元以上。暴利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万幸的是这个代价到目前为止,还没让消费者付出生命,相对于一些汽车的断裂断底缺陷来玩弄消费的生命来说,CR-V的召回在无奈面前表现的勇气还算是可嘉的。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