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汽协:外资垄断国内关键零部件技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 05:0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王进

  在日前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沈宁吾表示,在当前经济新形势下,外资在加速向中国转移步伐,目前已经在高压共轨等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形成垄断。此外,在轿车自动变速箱、ABS防抱死系统和汽车电子技术等领域,核心技术也被外方掌控,关键元器件依然依靠进口,国内研究没有突破性转变。

  沈宁吾表示,今后外资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行业地位将更加凸显,外资将利用其先进技术和配套体系取得更多优势,目前外资企业已经在国内主机厂配套中取得上风,如东风本田的130余家国内一级供应商中,纯中资的零部件企业只有30家。

  外商垄断高压共轨系统技术

  沈宁吾特别提到,在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升级为国III标准的过程中,由于国内零部件技术的研发难以追上新法规实施步伐,外资企业在零部件关键系统加强了垄断地位。由于外资零部件系统价格偏高,带来国产汽车发动机和整车成本上升幅度较大,如新排放标准的柴油汽车每台单价就上升2万元。据悉,欧洲从欧0到欧III排放标准的变化所用时间为27年,我国只用了17年。

  沈宁吾表示,在关键的汽车高压共轨系统领域,目前主要供应商是博世、日本电装、德尔福等外国厂家,其中,博世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垄断地位。国内众多企业虽然也在开发共轨系统,但是均未达到稳定质量要求,这一核心技术还被外方牢牢控制。

  他透露,中汽协已经和博世就降低产品价格和满足供货需求进行了交流,博世表示将加快国产化进度,增大产能,同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低成本共轨系统,以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

  外企增资和独资趋向明显

  沈宁吾还表示,当前我国零部件产业结构变化正在呈现新特点:除了掌控关键部件技术和为中外合资企业供货优先权外,外资增持和独资的发展趋向明显。

  他以博世为例表示,博世目前在中国投资了18家公司,形成了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投资企业几乎全是独资或控股,唯一一家50%对50%的合资企业联合电子,也已通过了博世控股51%的董事会决议。在其他外资零部件企业,这一趋势也十分明显。

  据中汽协对2007年国内7579家规模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统计数据,外资企业效益最好,外资控股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达到8.2%,明显高于国内民营企业的6.8%和国有企业的5.9%。在2007年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数量17家,实现利润37亿元,业务收入389亿元。

  沈宁吾表示,由于金融风波对汽车市场的冲击,整车厂的市场压力正在向零部件企业传递,很多内资企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亏损压力,内企抗衡外企的出路在于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1.4%,远低于国际平均的6.6%。此外,内资需要占据与主机厂的配套先机,改变完全受制于主机厂的从属地位。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