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董事会改革
建立健全董事会,完善公司治理,正是国资委提出的国企改革的重点之一。实际上,中煤集团也并非央企第一家实行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试点的单位。
早在2005年底,国资委就将宝钢集团、神华集团、中国诚通集团、中国国旅集团、中国国药集团、铁通集团定为第一批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试点改革单位。
对于此次改革试点,国资委相关领导人当时就表示,建立外部董事制度,是试点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与过去的国有企业董事会最主要的不同点。此次改革也被视为是大型国有独资公司从“管理时代”开始迈向“治理时代”。
一批外部董事随后被空降到上述6家集团,其中就包括时年62岁的吴耀文。据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国资委合计派出的23名外部董事其中就包括18名已退休的原央企领导。实际上这也解释了为何已年届64岁的吴耀文为何还能出任中煤集团董事长的原因。
在当时的培训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对这些原本已退休的外部董事表示:“国资委这次请你们出来,可不是说要让你们退休了发挥发挥余热,随便找点事干。要知道,你们可是从近两年退休的将近700名中央企业领导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没有任何历史污点,而且搞企业的业绩都很好。”
到2006年底,试点单位扩大到19家,其中有14家外部董事人数超过内部董事。国资委尝试将这些试点企业开始由过去实际上的“一把手负责制”,转向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监事会监督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姜淳对本报记者表示:“建立董事会制度是完善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举措,有助于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开。”
中煤此次董事会的另一特点是外部董事出任董事长,此前,共两批试点单位中,仅有中外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和中冶集团三家试点企业有此先例。三家央企的的董事长苗耕书、刘存周和刘本仁均属外部董事。
由此,此次国资委在中煤集团再次推行外派董事长模式也并不意外。此前李荣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外派的董事长最大的好处是维护出资人的意识很强,对“内部人控制”的制衡很有效。而且,外派董事长不会像过去的国有企业那样,去干总经理的活儿,所以现在总经理的作用也发挥得比较好。这一点,中外运的试点效果非常好,国资委接下来要推进这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