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线乳业品牌因行业危机看到翻盘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 18:21  《环球企业家》杂志

  三鹿引爆的行业危机让二线乳业品牌看到了翻盘希望,

  但此希望却甚为渺茫

  文 本刊记者 袭祥德

  10月25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被曝光已有月余,围绕这一丑闻主角的资产处置与购并依然一团乱麻,看不到任何短期内解决的希望。

  对于那些原本在竞争中不占优势的二线乳品企业来说,却情愿相信希望永在。三元、完达山、新希望、娃哈哈等未受三聚氰胺波及的乳品饮料企业对三鹿的竞购并不顺利,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完善的渠道及可堪改造的河北奶源,仍给人以丰富想象。

  事实上,尽管中国乳业面临严重的全行业危机,但对这些二线企业,乃至与蒙牛、伊利、光明等竞争失利的诸多地方企业而言,2008年9月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年销售额10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7%的石家庄三鹿轰然倒塌,圣元、雅士利亦销量萎缩,中低端奶粉市场突然出现接近1/3的市场空白。

  这是一次改变产业格局的机会吗?至少,三元们感受到正面的动力。困于京城的三元乳业市场需求量瞬间达到其产能的8倍以上;在南方,产能只有80吨的广州维记牛奶食品有限公司,四条生产线立刻达到满负荷运转,并成功拿到了星巴克的订单,有类似经历的地方企业数不胜数。而另一方面的消息也颇为“乐观”,蒙牛、伊利、光明这三家被“点名”的龙头企业因三聚氰胺事件损失严重,液态奶销量明显下滑。有数据显示,伊利、蒙牛两大企业截止到9 月22 日订单减少80%以上,两家企业的每日收奶量,合计只有3672 吨,仅占其正常收奶量的18.5%。

  受乳业危机影响,伊利、光明在经过初步评估后,宣布2008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亏损。“这几家被牵涉在内的大型乳品企业,恢复期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奶业专家、北京盛华永道品牌营销机构总经理雷永军告诉《环球企业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竞争者提供了机会,至少可以让许多地方乳企继续生存下去。

  但是,实现这一机会要跨越重重障碍。首先,处在夹缝中的二线企业面临的首要机会即是三鹿资产的处置。不得不承认,三鹿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它拥有13家工厂和近2万名员工,以及30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奶粉产能25万吨。

  无论是规模仅相当于三鹿十分之一的三元,还是产能、收入都远不及三鹿的完达山、飞鹤,或是其它任何一家企业,谁能够收购三鹿的全部资产都意味着一家乳业巨无霸的诞生。

  但是,这些劫后余生的企业同样谨小慎微,想法各异,鉴于三鹿的巨额债务和赔偿,各种方案都无法迅速推进。

  “现在,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处理三鹿问题,减少股东损失,找到一种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也想很快有结果,但是确实不可能这么快。”恒天然中国总经理郭学研告诉《环球企业家》。2005年,这家新西兰乳业巨头以1.065亿美元收购三鹿43%股份,因这次事件损失惨重,已经将所持股份的价值调低至3800万美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