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水业丧失的不仅是水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1日 15:57  《环球财经》杂志

  更加让人背后直冒冷汗的是,看似高额的溢价收购,资金的大头并非完全出自外资,而是与其合伙的中国企业。

  还是以威立雅为例。该公司利用自己的优势,签下了宝鸡扩建及运营两个自来水厂的合同,合同期限23年。但该项目并非威立雅全部投资,而是由威立雅与首创合伙投资的,该公司自己只投入了很少的资金。和深圳水务公司的合作亦如此,标的金额33亿元,威立雅完全有能力自己投入,但经过半年时间的谈判,该公司在最后时刻改变主意,自己只出合作项目45%中5%的资金,其余由与其合资的首创公司来出……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名声在外的项目,威立雅自己的投资都不足5%。

  除首创之外,光大、中信泰富、嘉利、平安保险等金融集团,也都扮演过与首创同样的角色。

  没有人能够统计出,到底还有多少中国公司充当了这样的冤大头。

  另外一面,按照威立雅公司总裁的预算,收购后的每个项目利润都保证在15%左右。

  如此一算,外资高溢价收购,中国水业丧失的何止是水权。

  中国水务觉醒

  实际上,尽管外资的收购动作迅速,但其收购行为已经搅动了中国水务市场,起到了“打草惊蛇”的作用,让中国水务业内的人士意识到,原来,“中国水”如此值钱。

  2007年10月,外资在其收购版图上张扬地插旗的时候,由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也悄悄开始。“外资收购城市供水项目专项调研”历时3个月,早已经报送到国务院。

  显然,外资高溢价收购中国水务企业的问题已经引起高层关注。

  而遍寻搜索引擎以及各国际水务巨头的网站,记者发现,令人乍舌的高溢价收购在进入2008年后,戛然而止。

  没有公开报道是相关部委叫停了高溢价收购,但无疑,这齐刷刷的动作表明,中国水务行业的收购开始收口。

  水协常务副秘书长刘志琪的话或许更具导向性,“把水务行业与其他一般竞争性行业对待,是方向性错误。应该保证国家对水务行业的控制力,计划产权改革的水务企业在对引进外资还是内资的问题上要慎重,已经引进外资的水务企业应保证国有企业的控股权。”

  事实上,决策部门心生警惕之时,中国本土水务企业的力量正在疯长。

  当威立雅、柏林水务、中法水务、法国苏伊士这些国际水务巨头的名字在中国水务业内变得耳熟能详,中国本土水务公司也在悄然崛起。水权虽然回来了,但未来如何经营,似乎依然无章可循。

  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问题,和外资遇到的一样,门槛高、水价低、冗员多、管网改造难,每一样都绕不过。

  怎样来啃这些硬骨头,也许是下一个问题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