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受钢价拖累 煤市上演新一轮降价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 10:49  南方日报

  “动力煤市场现在已经日薄西山,精煤市场则是哀声一片。”煤炭网分析师赵玉伟这样形容在数月之前还一片红火的煤炭市场。尽管相比国际煤价,目前的跌幅仍不算太大,相比最高点,精煤下降的幅度在25%左右,动力煤大概在15%。不过,对宏观经济的堪忧,不少人已经意识到,好日子已经没有了。

  随着11月份大部分城市开始供暖,加上火电厂发电用煤量的上升,冬季用煤高峰也将随之到来。过去,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不过,煤市还会延续历史吗,抑或又已经站在一个历史拐点?

  钢市拖累煤市

  就在一个月前,当国际国内大宗商品价格都在加速下行之时,国内煤炭价格还“一枝独秀”,而焦煤价格依然坚挺。而今天,煤炭业独有的辉煌已经不再。

  记者从联合金属网了解到,目前新一轮的焦炭降价风潮已经开始在东北地区上演。

  据唐山地区钢铁厂反映,他们从黑龙江采购的二级冶金焦炭最低已经达到了1100元/吨,成为全国焦炭价格的洼地。东北地区焦炭企业因需求低迷,焦炭出货十分困难,除少数几家已签订长期合同的大型焦厂之外,其他各家焦化厂目前依然处于成交少、价格低,成本倒挂的状态。据了解,东北地区焦炭市场的主流成交报价在1400-1500元/吨左右,钢铁企业的采购价格保持在1500-1700元/吨不等,部分企业采购价更低。尽管如此,当地焦化企业仍然继续大幅减产,并出动业务人员到供货企业维护客户关系。

  目前东北地区温度不断下降,部分地区已经下雪,不过焦化企业方面反映,天气对市场成交影响不大,现在主要问题还是下游需求不旺,钢厂拿货不积极,所以厂家出货情况及其不理想,对于当前的市场价格,部分人士也认为焦化厂亏损严重,价格已经不能再低。

  联合金属的分析报告指出,由于炼焦煤的下调幅度远不如焦炭的下跌幅度大,各焦化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加大,价格倒挂现象比比皆是。目前已有不少焦化企业出现亏损,从而直接导致了部分焦化企业的停产及减产。部分钢铁企业也已停止外采,以消化前期在高位购入的煤炭,对焦煤的需求不断下降。在此压力的传导下,预计后期焦煤价格应有一个合理的价位回归。

  “尽管动力煤目前还维持在高位,但对上周据各主要港口的数据反映,秦皇岛港、京唐港、广州港等中转港口库存仍处于高位。一方面反映出了市场对煤炭需求的减弱,另一方面则反映出煤炭运输的不平衡。各港口煤炭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联合金属网分析师马晓光称。

  煤价或将下行两年

  山西是我国煤炭供应的中枢,它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业界的神经。10月26日,山西省焦化企业联盟决定再次对焦炭价格作出调整,并在原来限产40%—50%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限产力度,共渡难关。

  这实属无奈之举,在本月初,山西省焦化企业联盟下调每吨焦炭售价200元到300元,然而,焦炭市场愈加“寒风刺骨”。

  于上半年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剑拔弩张不同,现在双方的心态已经变化,如何把自己的煤炭以一个更合理的价格卖出,成了大多数煤炭企业头疼的事情。以动力煤而言,秦皇岛港存现在还维持在830万吨的水平,正常水平应该是650万吨—700万吨之间,现在港存水平非常高,另外电厂存煤应该是15天,现在已经达到20天,所以电厂存煤已经超标,这样的情况之下,导致需求肯定处于下降通道。

  联合金属网认为,现存的中小煤矿,基本没有什么合同比例的矿,它的矿就很难卖得出去。所以,煤炭价格肯定就会缓慢下降。为什么没有快速下降?因为中国进入冬季用煤高峰以后,相对9—12月份一直到明年2月份,动力煤的需求才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对动力煤价格来说会形成支撑,所以动力煤价格会是缓慢下滑的过程,不会像炼焦煤那样快速下降。

  “宏观经济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其实煤炭行业的影响相对小些,因为我们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国内,国外的因素影响不大,还有就是我们煤炭的也主要来自国内。”赵玉伟分析。

  不过金融危机对煤炭上游产业的重创,势必会影响到煤炭价格未来的走向。“现在煤价在下滑,这个下滑会成为持续的趋势。价格的下行主要是需求的下行。这个需求的下行和整个行业(景气)周期有关,中国在2002—2008年是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对能源的需求是不断上升的。”

  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煤炭价格下行会持续多久要取决于整个中国的工业经济下行期间到底有多长,如果以以前的经验来判断,大概需要两年左右。 本报驻京记者 胡剑龙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