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姜汝祥:民企遭遇天花板乃命中注定(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 17:05  《数字商业时代》

  因为钱和企业规模是有形的东西,没得到的时候很想要,得到之后他们会突然发现没价值、没意思了。反而这时候创业过程中所有的累和苦都冒出来,然后他们就会放弃经营企业而去信佛、隐居、学书法,开始修炼人文思想,他们觉得这些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而西方企业家认为,基督教讲人生下来就有罪,想赎罪就要创造更多的财富服务社会,捐给教堂,这样就可以上天堂,做的事情越多,对社会贡献越大,就会在天堂得到更好的位置,这是没有尽头的。所以比尔??盖茨可以把所有财产捐给慈善机构,但是他绝对不会放弃微软对市场的垄断,赚钱和服务社会一点也不矛盾。

  中国企业家赚钱和成就感就有矛盾,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对人生看淡了,这跟文化有关系,是中国企业家必须过的一个坎。

  如何把企业家的成就感和企业对应起来,这不仅是文化问题,也与社会环境有关。人们对挣钱最多的人尊重,其实是尊重钱而不是人,中国的社会并不尊重企业家。

  DT:传统文化影响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那么他们个人的文化背景与观念对企业的影响又有多大?

  姜汝祥: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决定企业能不能成为百年老店的关键因素不是钱,而是创始人的价值观,和对人生理念的判断。在这一点上你会发现我们第一代企业家先天不足。你不能说他们不优秀,甚至他们的做法我们都可以理解,是很值得尊敬的。

  现在我所接触的大部分企业家都知道存在问题,做企业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现在很多企业跑到了第一名,但是如何跑一两百年?

  汇源卖不卖掉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业者怎么持续他的公司?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把企业当成了自我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依赖,到一定程度就会顶不住。

  DT:目前第一代民营企业的状况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哪几类?

  姜汝祥:最多的一类就是汇源这种,他们的发展结果不一定是卖,可能是交给儿子然后把企业做垮了,或者是自我膨胀企业自然倒闭,但是这背后的原因都是不具备让企业更上层楼的能力。

  第二类是以柳传志、李东生为代表,他们知道自己的局限性,所以在布局未来时不断地调整自己。联想、华为、TCL这批企业有一个很重要的做法跟汇源不一样,即不再是机会主义者,开始为未来奋斗,在过程中不断超越。尽管有很多问题,但是有策略地走国际化道路,这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解决第一代企业家的死胡同问题。从社会学上讲,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开放,就是走出去或者让国外的人才进来,打掉陈腐,所以这就是联想的伟大之处。

  第三类是以万科的王石为代表,虽然业务和做法是国内的,但是这批人在观念上比较早地走向开放,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打开了眼界。

  70后企业家自然成长 破除民营企业成长天花板

  DT:如何改变民营企业的“天花板”问题,扭转这一局势?

  姜汝祥:其实现在有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已经很国际化,这批创业者也很年轻,都是10年前毕业的大学生,也就是70后的这一批企业家,他们就很不错。

  通过与他们接触我发现第一代企业家做不到的觉得很困难的,到70后企业家这里就没有形成问题。他们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已经把企业和人生看得很清楚,不会像第一代企业家,为了做企业身家性命都不要,70后企业家会把个人生活看得很重,一定会在做企业的同时享受家庭幸福,企业越做越大他可以退下来,但是企业照常运行,这才是企业正常的发展方式。

  DT:除了新老交替外,有没有可能在制度上跨越第一代企业家个人的问题?

  姜汝祥:这很难,中国企业家大部分超越不了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这样太痛苦了,自己辛苦创立的企业,结果交给从外面找来的职业经理人而把自己晾在一边,这是他心理上无法接受的。在民营企业要做制度化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我个人觉得是用自然的代替来完成,等第一代创业者退出,70后、80后上来了才能解决,观念变革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持有旧观念的人不在了。

  可能老一代做得很苦,但是70后这一批做企业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目前一批中小企业,他们非常有希望,在如何建设企业制度化、如何建立团队、如何做企业文化等方面,他们做得比现在的行业领头羊更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