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宅急送强行转型致8亿收入变亏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3日 07:27  每日经济新闻

  强行“转向” 宅急送8亿收入变亏损

  “上市受阻 宅急送裁员自救”追踪

  ◆每经记者 孙嘉夏 发自上海 [2008-9-23 2:37]

  本报上周曾报道宅急送裁员自救的消息,很多人不禁要问,一家物流巨头何至于走到这一步?

  在公司内部人员看来,宅急送当年的成功与如今面临的窘境都离开不该公司总裁陈平,“陈平是个很好的人,但宅急送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他的管理决策失误造成的。”

  从3辆车到年收入4000万元

  做出裁员的决定并不轻松,9月11日晚,公司管理层最终做出了“机构优化”的决定。公司公共关系处人士向记者坦诚,所谓“机构优化”即包括裁员的决定。目前,不少宅急送员工已经接到了“放长假”的通知。

  作为国内民营快递业的巨头,宅急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少风雨。今年45岁的陈平出生湖北天门,从军队复员专业之后,前往日本留学。1993年,陈平回国时带回了30万元启动资金,创办了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那个时候,我们只有3台车,招了7个人,就开始干了,从小打小闹开始慢慢发展。”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1995年,日本长野县一城株式会社社长小林利夫出资180万元人民币入股,公司也更名为宅急送北京双臣一城快运有限公司,宅急送业务飞速发展,当年营业收入达181万元,而到2000年已高达4056万元。

  陈平的自信与自负

  1998年,宅急送进军上海,迈出了走出北京的第一步。“那个时候宅急送还不到1000名员工,但陈平很自信,他想把宅急送拓展到全国,大家都觉得风险很大,之后宅急送的发展思路完全是按照陈平的想法进行的,他成功了。”公司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陈平布局全国的策略让宅急送获得了飞速发展,旗下运输网络遍布全国。目前,宅急送已在全国几乎所有地级市设立了分公司。2000年至2004年,是宅急送事业的第一个高峰,营业收入逐年飙升,到2004年时已接近8亿元。

  “2000年和1999年是宅急送的第一次转型,陈平抓住了当时手机市场飞速发展的机遇,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型手机公司如摩托罗拉、诺基亚、LG等品牌做大型仓储配送。可以说,抓住大客户,是这一段时间宅急送成功的关键。宅急送是国内第一家敢于提出24小时门到门快运服务的公司,这是对陈平的自信性格最好的诠释。”

  然而伴随着自信的,往往也有自负。该人士表示,“陈平的思维极度超前,正是这种异于常人的思维给宅急送带来飞速发展,但也让陈平很难在快速前进的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踩下油门。”2004年5、6月时,宅急送出现了首次亏损。“当时全国点铺得实在太大,新建了百余个网点,要投入几千万的资金,新增了大量的员工,购买车辆的费用,这些一下子让公司成本急剧上升,亏损现象出现了。”而另一种说法是,当时因为竞争对手掀起了价格战,让宅急送始料不及,其后,陈平与陈显宝各地奔走,并暂缓各地网点的建设,宅急送才摆脱了亏损。

  “宅急送出现亏损的情况,也让公司开始反思,不少人觉得陈平太高调,喜欢演讲,所有的颁奖晚会都要出席、所有的奖都要拿,即使是并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也是信手拈来,但始终并没有实现。早年的宅急送,没有他的‘异想天开’,就不会有今天,但如今他的再一次 ‘异想天开’,却给企业带来重负。”

  宅急送负重转型

  这名管理人员所称的“再一次异想天开”,指的是宅急送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转型,即宅急送将改变策略,从原先以企业客户为主,转向“做老百姓的零散生意”。“基本上是放弃了原来的主营业务,推倒重来,一度甚至想和邮局PK,在邮局边上建宅急送网点,后来看看不可能,又放弃了这样的想法,类似这样的决策失误太多了。”

  公司内部人员却告诉记者,“现在转型进行得很痛苦,很艰难,做零散生意、做快件,想要保障质量,就要不惜血本,不达到一定规模就无法盈利。与此同时,宅急送基本上放弃了原先的大客户,这样下去,企业的生存都会成问题。不少人都劝陈平,转型可以,但要一点一点来,宅急送这么大的企业,强行掉头,显然是行不通的,今年以来,宅急送已经出现了高额的亏损。”

  此时的陈平,似乎已成了 “孤胆”斗士,他在内部简报中写到:“改革的决心下定以后,周围人的不理解,思想的不统一、各方面的阻力和不配合,这些我不想多说,我一个人也能抗得住。关键的是改革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改革的步伐应该怎样走,这些问题对于我来说没有参考和借鉴的范本与模式,只能靠我自己摸索和寻求,改革中出现差错和问题在所难免。”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