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观察:我们该保护怎样的企业?
这几个月来,对于纺织行业的危机有多严重,舆论争论不休,主要争执的是国家该不该对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进行上调。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纺织行业危机危机深重,已经出现大批企业倒闭,预计将会造成400多万纺织工人下岗;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出现的困难有利于纺织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因为中国的纺织企业数量过多,绝大多数档次极为低下,这些企业在国内哄抢棉花、羊毛、羊绒等资源,造成国内原料价格波动很大,而在国际市场,这些数目庞大的企业又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因此这一种观点认为在当前困难中找不过去的企业大多是竞争力差的企业,应该淘汰。
由于我们的节目只是对浙江濮院一地的调查,还不足以揭示中国纺织行业的全面真实现状。但我们记者看到,即使在纺织业寒冬的情况下,依旧有一些企业活得很“滋润”。这些企业早在寒冬到来之前就做好了准备,比如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调整,对管理技术进行升级,通过这些调整,它们主动参与产业链上游的竞争,不仅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更为自己开辟了新的市场。
事实上当前企业遇到的困难包括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人民币升值,国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等等,而其中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比如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之后就很难降下来,而有些因素也许以后能得到改善,比如国际市场的需求,但这些因素绝非企业所能掌控。所以如果企业完全依赖于出口退税,或者等待欧美市场转好,或者指望即将颁布的劳动法实施细则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这样的企业即便今天能侥幸存活,但也绝不可能做大做强,它们也不能代表中国制造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