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顾海鸥:新掌门接棒同仁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2日 14:04  市场报

  同仁堂原董事长张生瑜因病猝然辞世,近日,同仁堂原总工程师顾海鸥终于以接班人的身份浮出水面。摆在新任董事长顾海鸥面前最重要的仍是同仁堂如何改制的老问题。前任董事长张生瑜用毕生精力打下的革新楔子,有待顾海鸥继续深入。而顾海鸥又将在张生瑜的改革基础上,赋予古老的同仁堂何种特色?

  续用“少壮派”

  相比前任张生瑜,主管新药研究开发的顾海鸥也是同仁堂干部队伍中资历颇深的少壮派。而根据公司公告中所披露的信息来看,顾海鸥也延续了前任张生瑜年轻有为的特点。自1991年医学硕士毕业后,顾海鸥便进入隶属于同仁堂的北京市中药科学研究所工作,从普通干部一直做到该所所长、同仁堂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药厂副厂长,并于2003年升任公司董事、总工程师。

  在具有浓厚老国企色彩的同仁堂,年仅39岁的同仁堂前董事长张生瑜是其首次起用的“少壮派”。此举曾被分析人士认为是“百年老字号同仁堂迈向年轻化时代”的标志。因此,当张生瑜今年7月底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后,“同仁堂将继续选用年轻人才革新求变,还是再度启用老一辈高管保守应对”?扑朔迷离的新掌门人选,一度被视为古老同仁堂未来走向的风向标。

  “顾海鸥这次从同仁堂总工程师升任公司董事长职务,符合干部年轻化的趋势。”海通证券行业分析师周睿对此表示,从其职业发展来看,顾海鸥有较深厚的研发背景。“希望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未来能够从新品种上有所突破,毕竟同仁堂同质化的产品太多,产品创新性不够。”

  相比擅长资本运作、力主改革的张生瑜,招商证券分析师李阳认为,顾海鸥应属精于专业技术的领导,其上任后的受关注点为同仁堂传统营销的改革是否能够继续顺利推行。

  “变法”悬念

  摆在顾海鸥这位同仁堂新任掌门人面前的,将是一条由于前任猝死而未能完成的革新之路。

  虽然品牌享誉上百年,拥有丰富的产品群,但同仁堂近些年的销售业绩却始终不尽如人意。除了近年主营业务收入一直徘徊在20多亿元,每年大概10%的增长速度,与其他中药企业30%的增长率相比,也显得很尴尬。招商证券分析师张明芳以及诸位业内人士纷纷认为,同仁堂发展瓶颈表现在缺乏独家品种,以及营销渠道和终端控制薄弱,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表现品牌优势。

  同仁堂显然也意识到了其存在的问题。2007年4月,张生瑜接任董事长之位后,便开始大力进行革新,把创建新的销售渠道作为公司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并从管理体制到营销体系,对公司运营、销售和营销模式等进行了诸多建设性改革。一年间,他给同仁堂带来了不小的变化。2007年,同仁堂股份业绩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实现净利润增长34%。然而,就在人们对处于革新期的同仁堂充满期待时,张生瑜却突然辞世。

  “历史众多遗留问题以及旧的国企体制存在的弊端,使得张生瑜的革新举步维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对于同仁堂这样的普药行业的革新,是需要时间的,没有几年的持续推进,恐怕难见成效。”

  那么,改革是否会因张生瑜的突然辞世而受到影响?对于这一最受关注的动向,同仁堂董秘办负责人表示:“公司的具体策略和计划不是张董一个人提出的,都是董事会共同决议提出的。公司运作都很规范,张董不在了,也不会突然改变。”中信证券分析师贺菊颖则认为,同仁堂高管团队在公司推进营销变革问题上分歧不明显,预计同仁堂仍将继续推进营销变革。

  因此,摆在新任董事长顾海鸥面前最重要也最烫手的恐怕仍是同仁堂如何改制的老问题。张生瑜用毕生精力打下的革新楔子,有待顾海鸥继续深入。而顾海鸥又将在张生瑜的改革基础上,赋予古老的同仁堂何种特色?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陈丽娟)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