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4月1日发布的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01886.HK,下称“汇源果汁”)2007年年报的第6页,是汇源果汁主席朱新礼的一张微笑着的特写照片,上面写着两句口号:走果汁专家道路,登中国制造巅峰。
5个月后,汇源果汁在港交所停牌,两天后宣布,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提出以每股12.2港元价格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并已获得汇源持股最多的三大股东的“不可撤销承诺”,分别是朱新礼(占41.53%股份)、达能(占22.98%股份)、华平投资(占6.81%股份)。这一交易迅速成为新闻和争议焦点。
当外界或震惊于朱新礼套现成功,或感叹于又一个民族品牌衰落时,相关四方中的任何一方,或许都并无多少失落。在9月6日的媒体见面会上,朱新礼说“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至少在目前看来,可口可乐买到了自己想要的“肥猪”,朱新礼、达能和华平投资,则共同分享了一笔不错的大单。
达能入股玄机
一位财务方面的专家在研究了汇源果汁的招股章程和年报、公告后告诉本报记者,汇源果汁被收购的伏笔早在2006年6月到9月引进达能作为战略投资者之时已经埋下。
汇源1992年起家于山东沂源县(当时为集体企业,名叫“永新”,后转制为私企),1997年通过以两条果汁生产线作为注资的方式收购北京一家集体企业“怀南实业”,更名为“北京汇源果汁”。2001年6月,北京汇源果汁把51%的股权出让给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2003年10月收回。2005年3月,汇源与台湾统一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统一拟以2.12亿美元获得汇源35%的股份,在支付了1.2亿美元后,2006年7月4日,合作停止。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合作停止几天前,6月30日,汇源向达能发行了1.37亿美元的“系列甲股份”,这笔钱主要用于偿还统一资金。
“我并不清楚汇源和统一停止合作、改找达能的确切原因,也许是达能对汇源有更好的承诺,例如帮助它尽快上市。”该财务专家对记者说。而纯粹从汇源过去的公告中可以看出,汇源希望得到达能作为“领先的国际饮料生产商”,带来从营养配方到零售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不过,2006年6月30日和9月23日汇源和达能之间签署的协议表明,达能也许更在乎对于汇源在资本运作意义上的控制能力。前者明确当汇源上市前,达能可以将“系列甲股份”兑换为不少于22.18%的汇源股份,后者明确朱新礼和汇源一方不得参与向第三方转让股份的任何谈判,如果有第三方要约只能以该价格卖给达能,除非达能不要。2006年9月14日,在开曼群岛的Scotia Centre四楼,重组后的“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注册,2007年2月23日在港上市。
“痛苦”的套现?
一位近日接触过朱新礼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朱新礼其实很矛盾,在签字卖掉汇源后他哭了,用他自己公开的说法是“木了两天,也不知道是对是错”。“朱新礼是被动的,当然他对可口可乐出的高价也不会不动心。不过起因是达能,它拉上朱新礼和华平一起卖,又拉上百事可乐竞价,所以可口可乐才出了比较高的价格。要是只有达能那部分股份,肯定卖不了什么价钱。没有达能的策划,朱新礼不会主动卖。他现在的痛苦不是没有赚到钱,而是这么大一个交易,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稀里哗啦就卖完了,很多东西都没有想明白就签了,这很不舒服。”
国内饮料行业一位知名企业的董事长则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朱新礼套现70多亿港元,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价格。因为汇源虽然在百分百果汁、中等果蔬汁方面占优势,但是这两块加起来还没有果汁(25%含量以下)的市场大,而在这块市场上汇源只占6%的份额,前面有5个大品牌。百分百果汁很酸,不太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这些大品牌还没有真正发力。朱新礼卖了,等于也从残酷的竞争中解脱了。”
对于达能,这位董事长的评论是:“朱新礼把达能当战略投资者,这是写在他公告里的,现在他应该看清楚了,达能其实是一个财务投资者。它来中国,就是买卖企业的,只不过过去没弄成,这次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