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下行 制造业信贷风险可能超房地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3日 02:1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谢晓冬

  随着PMI指数连续两个月跌进50%,业界关于银行资产风险领域的关注焦点也正悄然转换和扩展。

  “我们现在正对制造业的各个细分行业进行评估,如果经济下行趋势超出预期,即使该领域的信贷比较分散,但风险情况也有可能超出预期。”昨日一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信贷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多重挤压下的制造业困境

  过去半年中,房地产领域的一举一动牵动了市场神经,人们普遍担心,商品房的销售疲软会导致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下滑。但6个月过去,几乎所有上市银行的房地产开发信贷仍然实现了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率的双降。

  与之相反,持续的中小企业倒闭,正日益引发银行业对于制造业信贷的关心。“现在还看不出对汽车生产厂商有什么明显的负面影响。但从我们的监测来看,过去几个月已经有不少经销商退出了这个市场。现在我们等看9、10月份的销售情况,如果不好,我们就要继续调整有关的信贷政策,因为销售的疲软必然影响到生产企业的经营和上游采购。”一家股份制银行江苏分行的人士对记者称。

  这或许是因制造业持续萎缩所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中国采购与物流协会1日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继7月份之后, 8月PMI指数再次落在50%以内,预示经济走低的态势并未发生改变。“如果考虑到3、4月份以来PMI一直走低,这意味着经济政策如不做进一步的调整,制造业未来还将更多承受挤压的痛苦。”海通证券分析师吴一萍向记者说。

  虽然没有人能断定,在产业升级与各项压力综合作用下会是什么样子,但眼下中国制造业并不非常乐观。一项佐证数据是,7月份中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已经降至8.1%,远低于5月份的11.8%,即便排除干扰因素,考虑到GDP与发电量之间通常情况下1:1.2的系数关系,中国三季度的GDP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仍非常大,而制造业无疑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指出,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8月份PPI可能已经达到顶点并在之后出现回落。当前中国非常有必要采取财政货币双放松的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以保证GDP不在12月末下行破9%。否则制造业将会遭受到比较严重的打击,就业压力也会空前加大,银行坏账也将大幅增加。

  制造业信贷风险有多大?

  海通证券金融业分析师范坤祥认为,在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已出现下降迹象情况下,制造业的风险事实上比房地产要大。一个数据是,与银行业贷款余额中平均9%左右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相比,制造业信贷占比要更大,平均达到25%左右。

  他指出,中国经济的下行周期才刚刚开始,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压力持续存在,制造业将在压力下转型。低附加值、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企业不断出现经营困难和破产的情况,迟早会反映到银行的贷款质量上。此外,那些制造业中的大企业也并不是银行信贷的安全保证,一个例子就是最近的上市公司高新张铜,尽管其总资产达24亿元,但其最近发生了9.6亿贷款逾期,涉及16家银行。

  对此,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公司部人士也向记者指出,制造业的风险或许会比预期的要大。因为中国产品结构低端化明显,附加值不高,在成本、人民币升值等各项压力面前,可能会逐渐暴露出来。与之相比,房地产信贷只是风险相对集中而引发了更多关注,但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想像的严重。

  中金公司在此前不久的一份报告中也指出,外界对于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担心可能有些放大。因为中国的银行对上述两类贷款的抵押率比较低,因此有能力应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更值得关注的或许是整个宏观经济的下行速度,因为它将影响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偿付能力。

  尽管如此,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风险部负责人仍向记者强调,具体到每家银行,可能仍要分析其具体的客户结构和风险管控手段。“总体上讲,我们现在的管理水平要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很多行业信贷投放在此之前就考虑到了经济的周期性。”该人士说。

  不过,PMI独家运营商——中采咨询董事总经理Christine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她预计,与7、8月份PMI的低位运行相比,9月起该指数将会重新回升至50%以上,中国的制造业不会发生萎缩。而随着产业升级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国经济增长将获新的动力。同时,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制造业客户中,大型和具备技术和工艺优势的中小企业占据了主要部分,预计资产质量也不会大幅恶化。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