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可口可乐中粮传分手 业内预期独资必然(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30日 17:13  华夏时报

  “股权转换双方都有自己的考虑,比如中粮,可以借此取得北京和山东市场的控制权,而可口可乐获得了西南和东北的市场空间。”李志起表示。

   但业内也有意见认为可口可乐此举成功地将中粮可口可乐限制在了华北以及西北市场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口可乐通过这次股权变更交易,在中国西南、东北等市场上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同时也会由于持有的控股权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对于此次股份转让,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公共事务总监李小筠则表示,是为了使两个装瓶集团能作出更好的地区资源整合,令装瓶系统的管理布局更合理及更有效率。

  股权的交换无疑有利于中粮可口可乐与可口可乐中国实业的资源整合,但是如果可口可乐真的对中粮可口可乐的股权进行全面收购的话,也似乎变得更加方便。

  独资路径猜测

   “从趋势上来看,外资企业在借力中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寻求独资之路,是必然的。这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李志起表示。

  东方艾格分析师陈树伟表示,目前随着碳酸饮料市场逐渐式微的趋势,可口可乐很可能借助其碳酸饮料已经成熟的生产和销售平台先进行非碳酸饮料的独资。

   去年,可口可乐与中国中医药研究院成立了中可中医药研究中心,这无疑为其以后发展非碳酸饮料奠定了技术基础。而可口可乐将旗下的装瓶集团引入中国也为其以后的独资道路准备了生产的平台。

  据了解,目前可口可乐中国实业在成都、重庆等十个省市设立了可口可乐装瓶厂,拥有14000多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员工,主要业务为生产、包装和销售可口可乐品牌饮料。

  “作为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获得最大的市场价值是可口可乐的最终目标。因此,一切皆有可能。”陈树伟对本报记者表示,可口可乐在初始进入中国的时候,选择中粮无疑是看中了其国企的背景,以跨越进入中国的政策门槛,并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

  然而如今,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日趋成熟,并且能够对中国政府的政策做到精准的把握,因此,可口可乐是否需要中粮这根拐杖确实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