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和公众对低碳经济的关注,正在升格为各种新政以及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继全球化以来,世界的商业版图和游戏规则将又一次被重写,对此企业如何应对?
文·支维墉
作为一家致力于企业气候变化和能源效率认证的第三方机构,挪威船级社(DNV)敏锐地感知到了中国企业对节能减排态度的变化。
“就在3年前,要说服一家中国企业进行能源管理或实施气候变化战略还非常困难。但现在,客户源源不断地自己找上门来,我们应接不暇。”DNV工业部亚太区总裁托马斯高兴地说,“他们都很迫切,因为政府和社会对企业施予了很大压力。而能源价格的剧烈上涨、清洁发展机制(CDM)也使他们有财务动力进行节能减排。”
从DNV的客户名单来看,都是宝钢、五粮液、中海油等大型央企。然而,这些巨人们的回心转意只是开端。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对于企业来说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有远见的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实施着自己的低碳战略。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对低碳战略的最直观认识是节能减排。其实,低碳战略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节能减排(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使用新能源(renewable energy)、碳捕获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第一阶段指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降低排放量,以及用新兴的碳交易手段促进减排意愿;第二阶段则从源头上着手,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代之以更为清洁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等);第三阶段则侧重于末端治理,力图将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到贮存设施中或者固化,从而使零排放成为可能。
提高能源效率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做法,也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据测算,假如2005年在经合发展组织国家运转的所有电器都已经达到最优能效标准,那么到2010年将节省3.22亿吨二氧化碳—等于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减少1亿辆,家庭能源消耗下降1/4。
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碳战略?
企业制定和实施碳战略,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国际大势所趋 节能减排如同早先的全球化一样,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企业必须随潮流而动。在人类20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化石能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含碳能源)的消耗已经使得地球变暖成为事实,并带来了更多的灾害性天气。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将“低碳经济”写入政府文件;生效于2005年的《京都议定书》则为低碳战略提供了一个有保障的金融机制;2007年12月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更是将低碳战略一举推到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
到2007年底,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一个总的共识是“80-20”原则,即在20年内力争把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80%。
要达到这个目标,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大国肩负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在2007年11月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的最新《全球能源展望》中,预测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长50%,其中40%是由中国和印度拉动的。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未来必将通过落实更多的节能减排法规来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而这些法规的落实,将对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冲击。
国家政策所向 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力度。2006年,中国政府的“十一五”规划确立了节能减排工作的“硬指标”: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但是,2006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与上年相比只下降了1.23%,并没有完成预定的平均每年下降4%的目标。2007年的万元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了3.66%,仍然没有完成4%这个目标。
连续两年能耗下降没有达到指标,将促使政府拿出更为严厉而有效的措施。今年7月1日,由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的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2008年的工作,其中提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种节能减排的迫切愿望,加上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国策,都在呼唤企业制定自己的节能减排长期战略,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避免被各种环保新政打个措手不及。
消费者人心所归 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丁民丞在分析埃森哲一项针对全球7500多名消费者的调查时称,全球的消费者更青睐那些能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厂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可能出现新的模式,这将迫使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这项调查发现,世界各地85%的被访者对气候变化给予了“极度”或“一定程度”的关注,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更是有高达97%的消费者关心气候变化,而且更为积极地采取行动。新兴国家超过80%的被访者(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尽量避免乘坐汽车、不买空运入境的食物、选择乘火车而不是飞机,而且使用替代能源的人数也是其他地域的两倍。
调查也发现,有64%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购买低碳的产品和服务。在这部分消费者中,人们愿意支付的额外费用平均高达11%。
企业未来竞争优势所在 考虑到能源的日渐紧缺,以及油价的不断上升,在节能减排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毋庸置疑将节省更多的能源费用。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节能减排能力将成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竞争优势。根据高盛银行在2007年7月公布的一份报告,在其所调查的6个行业中—能源、矿产、钢铁、食品、饮料和传媒—那些在执行可持续发展政策方面处于前列的企业创造了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自2005年8月以来,其市场业绩超越了一般股票市场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在同一时期的市场业绩要优于同行。
此外,由于公众将节能减排的领头羊企业视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典范,企业也因此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种声誉将带来潜在的商机以及品牌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