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UL给中国制造发门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 13:05  《环球财经》杂志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 UL认证不仅使他们的产品更易于通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认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客户对其产品的信心

  本刊记者 高韬/文

  两百余年的经济发展史,可视为一部欧美列强“争上游”的历史:英追法,美超英,日本急步迫近。而中国,注定要被历史选为下一棒的有力候选人之一。

  而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如龙永图所说的“八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的“中国制造”旧有模式急需改变。

  一只大熊猫打乱了队形

  将中国企业钉死在产业金字塔最底端的,正是上世纪风行一时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雁行模式”。所谓“雁行”,是指由日本领飞,新加坡、韩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相聚起飞、循序前行的发展格局。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先是以生产简单加工的产品出口,换取外汇后再增资扩能,生产出更多更高加工水平的产品,实现产业结构和居民福利的逐步提升。

  然而,因为中国的迅速崛起,上述经典的经济学模型,遭到了很大的挑战。中国不仅经济体量庞大,而且同时跨越由低到高的多个产业领域,又具有某种后发优势,很快就将“雁行模式”冲击得七零八散。按照英国《经济学家》所说的,是被“一只大熊猫打乱了队形” 。

  事实上,所谓“熊猫打乱队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开放三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积累了17000亿美元以上的外汇储备,中国正成为世界性的制造业基地,并且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环境、能源、劳动力优势的减少,都在逼迫中国经济发生新的变化。

  而这,就要求业界给予“中国制造”新的定义。中国是否能崛起要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能否转变,或者能否产业升级成功。

  “在全球价值链中构建中国产业升级框架”,这是经济学家孙志燕开出的一副药方。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的他认为,中国某些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条时往往遇到某些壁垒,就要有选择地进入价值链的上游环节,突破价值链进入壁垒。

  把信送给“看门人”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产品往往是“恶名与廉价齐飞”,一些外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实行了撤单、召回甚至巨额索赔等商业上的“极刑”。

  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权对本刊记者说,“作为制造企业的集散地和出口大国,中国产品安全问题相对较多,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们可以看去年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公布的产品召回资料库里面,有相当比例是跟中国有关系的。”

  “中国企业经常说,日本索尼、松下从三流品牌到一流品牌花了四十年,韩国三星、现代从不入流品牌到一流品牌花了二十年,那么中国企业会花多少年?但我想,中国企业最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企业家应该先谈质量过关,再谈品牌建设。”一位专家分析道。

  质量要过关,就需要过“把关人”的关口。在欧美等市场上,几乎所有产品的质量检验,都是由一些权威、专业、独立的非赢利性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的。在“保护生命、财产与环境”的宗旨下,这些机构认证严格,是欧美国家从官方到民间都可以信赖的“看门人”。

  UL就是这样一个“看门人”。UL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也是最早从事安全试验和鉴定的较大的民间机构。UL成立于1894年,是一家独立、非盈利、权威的产品安全检测和认证机构。UL也致力于按照如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制订的国际认可标准,提供专业的管理体系注册,评估和审核服务。 进入美国的电子、电工产品,都需要有UL标志,以证明其产品安全可靠,否则美国海关有权拒绝其产品进入美国。

  套用几年前流行的管理书籍《把信送给加西亚》,把产品送给第三方检验部门可以说是“把信送给‘看门人’”。现在把信送给“看门人”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因为国际化的市场必然带动着国家化的标准从消费地影响到生产地。

  每年有100亿个印有UL标志的新产品在美国各地销售。UL正帮助“中国制造”快速拓展国际市场。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