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循环之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 14:15  中国产经新闻

  循环之城

  “这个园区是依托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硅石、工业盐等资源优势,建立了13条循环经济产业链、4个产业群、60个重点工业项目,使得资源循环、有效地利用,从而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嘴山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赵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宁夏最早的城市工业区,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一直是惠农区党委、政府努力破解的一个难题。近年来惠农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把实现经济增长的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上,以此减轻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负担。

  石嘴山工业园区自1992年规划建设以来,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拥有企业130多家。近年来,按照建设“电力、冶金、氯碱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在石嘴山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示范区内,以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公司、宁夏阳光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建立了“三大循环发展模式”。

  “‘三大循环发展模式’是指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内部循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补循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链接循环。”赵勇说。

  赵勇详细介绍道,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内部循环是说,英力特化工围绕主打产品PVC,建成了两条电石法气化、固化深加工产品配套生产链,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产业为依托,以化工产业为主导,以冶金、建材产业为后续发展的循环经济路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补循环,依托英力特化工股份公司聚能带动作用,引进了一批以液氯、蒸汽等为主,原材料为辅进行生产的4500吨多晶硅项目、1万吨海绵钛项目、3万吨L-乳酸项目、100万吨赛马水泥项目等大项目、好项目、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实现了将上游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或工业渣用于下游生产过程原料的再循环和再利用的循环链;产业与产业之间的链接循环,充分利用园区优越的区位、地理和自然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链。

  据了解,今年惠农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工业强市暨经济转型动员会精神,抢抓四个机遇,努力打造石嘴山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示范区,推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石嘴山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示范区新上工业重点项目7个,计划投资24亿元,技改、扩建工业项目6个,计划投资12亿元,续建工业项目13个,计划投资34.26亿元,积极对接的工业项目8个,计划投资147.97亿元。

  “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我们的资源有效利用大约能达到80%。”赵勇表示。通过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从源头和全过程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真正做到对资源的“吃干榨尽”,构筑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循环链、各关联产业间的循环链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循环链,不断实现循环经济由点到面到群的扩展,从而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个个新建、续建、改扩建项目的“落地生根”,一批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资源能耗低、产业链延伸长的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拉长加宽,为石嘴山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给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民生之城

  “惠农区采煤沉陷区现在建成了地质公园,而当时的拆迁居民也已经搬进了专门新建的静安小区。”石嘴山惠农区宣传部副部长哈德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石嘴山这样的资源城市来说,矿区下迁工程、农民新居建设可谓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据哈德林介绍,惠农区采煤沉陷范围56.8平方公里,经过近50年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西南至西北长约9.5公里,宽约2.1公里,总面积达9.1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

  “当时居住在这里的群众生活条件极差,生命和财产安全随时会受到威胁。而沉陷区的居民大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各地来参加石嘴山建设的一代代矿工及其家属子弟,都是有过贡献的采煤功臣。”哈德林说。

  2004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石嘴山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从2007年8月5日开始,惠农区克服重重困难,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将沉陷区的1300户5200多居民全部进行了搬迁安置,结束了采煤沉陷区脏、乱、差的历史。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搬迁后的静安小区与此前居住的采煤沉陷区有着天壤之别。

  目前,静安小区一期工程于2006年竣工;二期工程完成主体施工,正进行配套工程建设,于今年6月竣工。两期共可安置居民6327户。随着静安小区三期工程今年底竣工,住在大坑里的7800户2.5万多人将全部搬进新房。据了解,小学和幼儿园及社区医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两所中学正在建设,投资4000万元的静安市场正在进行地上附着物拆迁,青少年活动中心也在规划中。

  “另一个有特色的是惠民新村社区,这里的房子是政府自筹资金统一建设,然后按成本价卖给农民,属于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惠农区民生工程的一个示范点。”哈德林说。

  2005年起,惠农区着手规划建设大村庄,整合各类资金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吸引分散在780个居住点的农户逐步向73个规划点上迁移。截至目前已建设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53个,新建和改造农宅8900户。

  记者在园艺镇惠民新村采访时了解到,住在这里的农民主要是从事运输业,年龄大的可以在村边建好的奶牛场养牛,也有些在城里买了房子搬离了村庄。据了解,园艺镇惠民新村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社区服务楼、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小广场等,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