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报记者 钱婵娟 实习生 周誉 陈至乐
用“堤内损失堤外补”形容汽车零部件厂目前的做法一点不为过。记者日前走访一些汽车配件经销商和4S店后发现,由于给整车厂配套不能涨价,零部件生产企业只能通过售后服务市场零部件涨价来弥补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油品、金属类零配件、轮胎等涨幅已超过了20%,有的高达50%。
“现在做一次最基本的保养,就是更换三滤和添加机油价格在200元左右,比原先贵30元。普桑电瓶从年初500元不到涨到600元一个。而机油如壳牌红喜力从年初70元涨到90元”,一名顾姓私家车主修车时吃惊地发现,不少零部件价格涨幅惊人。
“技术含量低、原材料运用较多的车门、底盘、轮胎、机油等配件价格都涨了,原料用得越多涨得越多”,上海天誉汽配有限公司的张旭说。
去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处于车辆制造上游的零部件企业直面成本高涨的压力。特别是技术含量低,用料多的企业。令零部件企业痛苦的是,整车竞争激烈,配套的零部件根本不可能涨价,相反每年不得不接受整车厂提出的降价要求。
受到上下游同时挤压的零部件企业于是选择“堤内损失堤外补”。即悄然提高售后维修市场零部件价格。目前除了轮胎公开宣布涨价外,其他零部件都未公开宣布但涨幅不小。
据了解,由于4S店的零部件价格远高于一般维修厂或汽配店,因此目前4S店零部件涨价幅度还不明显。“成本100元的盘式制动器,4S店要卖1000多元,他们有足够空间承受涨价”,汽车业内资深人士罗锦陵说。记者了解到,4S店的零部件也需从整车厂进货,也就意味着其采购成本没有增加,所以没有大幅涨价。安信证券分析师孙木子指出,目前只有两类零部件企业具有传递成本压力的能力。一是,身处相对垄断的细分市场中,如轮胎业。二是,进入整车配套体系、具有核心知识产权或竞争力的企业。这也就导致零部件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售后维修市场零部件的价格来缓解涨价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