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国1/3民营加油站因油荒关闭(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0日 14:29 法制日报

  1992年,石油市场改革开放,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利用民间资本进入石油市场。许多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自筹资金投入到石油市场。在当时宽松政策下,民营石油流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使全国石油市场迅速发展并形成规模。1992年到1998年间,开加油站、从事石油批发被认为是最赚钱的行业。

  然而,好景不长,石油体制发生了变化。

  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成立,成品油全部交给了两大集团。因为没有炼油厂,也没有原油,民营油企便开始了断“奶”和寻“奶”的日子。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以下简称38号文件)。38号文件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中石油、中石化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这一下子就把民营油企的命脉控制了。地方政府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清理整顿,取消了中石油、中石化以外的许多企业的经营资格,其中不少企业被两大集团收购、兼并或者直接划转。

  自此,两大集团在石油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逐步形成。

  据知情人士透露,1998年之前,民营油企享受平等的待遇,可以从炼油厂以出厂价买到油,利润相当可观。而之后,只能从两大集团以零售价买到油,成本一下提高了很多。从油贩子手上买油,克扣非常严重,一般情况下每吨扣500斤。这更是让民营油企的经营每况愈下。

  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民营油企的老总诉苦说,自1998年以后,油品价格一路攀升,最高峰时每吨近6000元。1999年以来,他所经营的公司主要是与中石化合作,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但中石化由于资源紧张,始终不能充足供应或者无法供应,所以只能自己开辟油源渠道,到各炼油厂计划外高价采购,在夹缝中生存,真是叫苦不迭。亏多赢少,使企业生存艰难。

  他还介绍,邻近地区民营石油企业13家,大部分处于半死不活状态,个别的彻底死掉,其原因是没有资源。石油企业投入的资本大,企业死了损失巨大,继续经营往往亏多赢少,也没被收购,倒闭的多,自生自灭。市场经济残酷无情,在与两大集团同一市场平台上无任何优势可言,价格高了无人要(成本高),卖低了赔本不说,还被扣上了“扰乱市场秩序”的帽子。

  浙江温州后京加油站的老板叶连康说,民营企业在进入石油流通领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垄断企业的歧视和排挤。民营石油企业在税收、贷款政策方面都享受不了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企业所享受的优惠待遇。目前很多民营石油企业都很困惑,不知何去何从。

  民营油企 应被赋予更大生存空间

  针对民营加油站油荒的问题,业内权威人士支招说,应该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应对当事各方进行沟通和协调,促使问题解决。事实上,这里所说的各方,主要就是掌握石油话语权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当然,应该承认,如果当地政府鼎力支持,与石油巨头沟通或许能暂时缓解油荒,但这并非根本之法。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民营加油站企业主都认为,两大石油巨头故意对民营加油站限供油品的用意很清楚,就是“人为制造油品紧张”,最大限度攫取利润,导致民营加油站无法经营。中商石油会的赵友山介绍,中石油、中石化停止批发部分品种,力保零售,优先满足自己旗下的加油站所需。接着,两家炼油厂“适时”停产检修,让民营加油站闹油荒,把涨价的责任推给市场供应不足与民营加油站。更令人担心的是,近期,中石油、中石化纷纷向各地炼油厂派驻督察员,禁止炼油厂向民营油企供油,对于在市场竞争中本来就缺乏话语权的民营石油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国石油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垄断行业历来为广大公众所诟病,民营石油企业的发展无疑给石油垄断市场带来一点希望。现在,国有石油巨头不是从技术创新、成本节约、打破垄断福利、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而是依靠庞大的市场规模、自身垄断地位,千方百计卡民营油企的脖子。这一方面导致市场竞争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损害民企的竞争权,同时侵犯了消费者的市场选择权。

  他认为,中国石油体制的改革思路,在于逐步放松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从市场准入来说,将来应该是两大集团(中石油、中石化)、新进入石油行业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形成一个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包括贸易权在内也应该逐渐放开。

  中商石油赵友山认为,当初,国家制定法律和政策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石油流通领域,但在成品油供应上实行限制,使得民营企业始终无法取得和国有企业真正平等的地位。如果政府认为民营企业不适合进入成品油流通领域,那么也应安排一个合适的退出机制,对民营石油企业的投入与损失进行赔偿,而不应任其自生自灭。

  8月1日,《反垄断法》将施行,对于该法的出台,业内专家也指出,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体系是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保证,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应该首先健全与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明确石油行业的地位、监管机构、石油流通的管理形式、石油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合理的石油库存等等,抓紧制定和修订有关的法律法规,以维护公平竞争,规范石油流通的市场秩序,引导石油市场的主体行为。

  众多民营企业老板们也期望《反垄断法》能真正激活市场竞争,采取措施保护合法竞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