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都是金子惹得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 13:19 中国经营报

    (本文刊登于2008年7月7日《中国经营报》

  自从1492年哥伦布跨海去寻找金子,以解决地中海沿岸国家硬通货短缺,这个世界就不太平了。为了寻找更多的真金白银,欧洲人殖民活动及随之带去的天花病毒,几乎将美洲土著人灭绝。但这只是事情的开始,哥伦布自认为是找到了印度和中国,可真正的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传说中遍地都是黄金的国家还隐匿在遥远的东方。于是寻金活动还在继续,因此后来又有了1764年卧莫尔王朝投降英国东印度公司事件和1840年大清国的城下之盟。随后的殖民地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无不起源于对这些珍稀资源的争夺,直到现在与石油价格飙升相对应的,还是黄金价格的飙升。尽管自1966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人们都认为黄金不再是货币发行的基础,但实际上黄金一刻也没有离开人们的经济生活,时时刻刻都在用自己独特的分量衡量这个世界上一切可以衡量的东西,哪怕是人心。据说蒋介石在内战时最惯用的一招就是以黄金收买各敌对军阀的部下,屡试不爽,极为灵验。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世界金价开始攀升,新世纪金价更是一路走高,到今年一度突破一千美元一盎司,至今仍然在高位徘徊。所以说当时贵州地方政府与澳华公司签的协议,以黄金交易的观点看,就是贵州方面错将黄金趋势看成空方,以致后悔不迭。一是对对方的开采技术没看准。二是对黄金价格走势与开采成本的比价没看准。只好悔约翻牌重来。而澳方公司也有没看准的地方,就是黄金在人心中的重量,当这个重量极不平衡时,契约也会失效。

  近几十年兴起的金融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心理反应,但实际上,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人们心理预期的反映和活动。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乔治·卡托纳就开始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与经济的关系,在经济学中引入了“态度、情感、期望”等词汇,首开经济心理学之先河。而后行为主义、格式塔理论、认知心理学和心理分析学等心理学派介入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罗伯特·希勒2000年出版的《非理性繁荣》。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以人们的市场行为为主,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领域尚属空白,就是经济价值对人们信用经济行为的影响,经济心理学中的预期理论强调,人们有非理性的预期,为了避免损失,宁愿赌输而不愿意赌赢。但如果将这种心理引入到信用经济领域,在签订契约时也有这种情况,就是在自己不利时签订的契约可能放弃了更多的东西,但一旦形势大变情况又会是怎样呢?很可能就是梅·斯塔特曼所主张的“后悔恐惧症”的翻版,悔约事件的发生。尽管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什么数据支撑,但道理是相通的。西方经济学主张“赢家通吃”,可赢得太多也会适得其反,何况金子在人心中的分量。还是中国古人看得远,就是在自己很有利的情况下,也不要赢得太多,要有余地,所谓“穷寇勿追,围城必缺,网开一面。”这才是万全之策。

  (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张曙光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