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资股权膨胀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 13:15 中国经营报

  外资的“吃矿”逻辑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外资在中国金矿占股比例不断提高的同时,这些黄金矿山也成为了他们资本运作的载体。

  西南资源经过3年勘探,将其控股90%的金矿黄金储量提高到150吨时,西南资源在加拿大资本市场的股价整整上涨了4倍。而现实中,西南资源并没有开采、提炼出多少黄金。

  2007年,西南资源发布澄清公告,撤销先前公布的中国黄金矿山的分析值,原因是前公司高管虚报了播卡金矿的储量。

  事后的调查发现,西南资源的最大股东兼总裁帕特森,更改了西南资源在云南的播卡金矿的分析值和储量,并将修改后的数据公之于众,目的是抬高股价,使自己从股票市场中谋取巨额利润。

  2008年5月,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收购了云南播卡金矿的全部外方股权,成为金矿的绝对控股方。“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播卡金矿被西南资源控股90%,但并未产出多少黄金,却成为外资在股市圈钱的工具。”中国黄金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矿业的背景是,10年前国务院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在此环境下,中国黄金产业“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引进外资开发国内黄金资源。从此,外资大肆进入国内黄金矿业。

  “但是很多外资对待已经取得绝对控股金矿的态度是,探而不采。先从资本市场圈钱。”上述中国黄金协会的专家说,这些公司经过勘探,发现黄金矿藏并发布储量信息,刺激其公司股票上涨。而在现实中投入资金全力开采,却并不是某些外资的兴趣所在。这位专家给出的解释是,一些矿藏虽然储量很大,但是品位低,如果没有特别先进的提炼技术,指望靠开采矿石提炼黄金来赚钱是一项“苦活、累活”,而资本运作却能在弹指间将远在中国的金矿转换为真实财富。

  澳华在投资烂泥沟金矿不久,于2002年12月在澳洲证交所(Australian Stock Exchange)上市,2007年3月,澳华登陆港交所,成为澳洲证交所上市公司中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企业。上市至今,澳华股票价格从不足两美元飙升到了8美元左右。

  目前在中国境内,外资饥渴的“吃矿”运动丝毫没有减弱。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在国际黄金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已经有超过200家的国外矿业公司涌入中国寻求项目。“在这些如狼似虎的外资中间,不排除存在热钱的可能性。”中盛投资矿业分析师杨成推测。

  杨成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在2005年公布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引进外资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外方投资者可直接向境外的银行或企业借入外汇资金,外商的利润,股息和红利以及外籍员工的工资及其他正常收益,可以汇出。

  “这为热钱打开了通道。”杨成认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