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龙再遇技术泄密风波 上汽双龙合资投产生变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 07:36 京华时报
韩国检方突查双龙 双龙在华国产遭遇不确定因素 在“上汽双龙合资公司即将成立”确认不久后,双龙在韩国却再次遭遇“技术泄密”风波。7月4日,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尖端犯罪调查部派出检方人员,搜查了位于京畿道平泽的双龙汽车本部,理由是双龙汽车涉嫌技术泄密。在韩国民间保护民族产业情绪高涨的今天,这项“泄密”调查甚至可能持续数月,这足以令双龙在华国产变数丛生。 双龙突遭搜查 这次7月初的搜查,是继2006年初后,双龙汽车再次遭遇调查。 据悉,检方从当天上午9时(北京时间8时)至下午5时,向双龙汽车平泽本部综合技术研究所派遣10多名调查人员,没收了有关技术泄露嫌疑的计算资料和文件,并传唤盘问了双龙汽车相关人士,其中包括大股东上汽派驻的管理人员。 据悉,检方此前收到一项举报,并据此举报展开了行动。目前尚不清楚举报的是何方人士。韩国业界有说法称举报来自双龙工会,但检方未予证实。 目前,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并未公布任何调查结果,也未公布涉及何种技术泄密。 当天搜查过后,韩国汽车业界有消息称涉嫌泄密的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即双龙汽车向大股东上汽非法流出该方面技术内容。 7月5日,也就是搜查发生后的第二天,双龙汽车向韩国媒体和上汽发出一份声明。记者看到,在该声明上,双龙汽车明确表示,目前该公司的混合动力技术正处于初期研发阶段,离批量生产还有很大距离,因此根本不处于可发生所谓“技术流出”的阶段。双龙强调,“上汽的混合动力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准,因此,双龙汽车正考虑使用上汽股份研发的新能源技术方案”,以此反驳“技术流出”的说法。 7月7日,上汽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上汽和双龙汽车将全力以赴配合调查,以此保护双龙汽车的权益。该人士还表示,目前还处于调查期间,但调查可能要持续数月,因此公布调查结果还为时尚早。 记者了解到,2006年初,也就是上汽收购双龙不久后,双龙也曾遭遇搜查,理由也是技术泄密,该调查持续数月,后来不了了之。 在华国产遇变数 “可能是有人不想上汽双龙顺利在中国合资。”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认为,尽管这次的调查同样可能不了了之,但由于将持续数月,可能会打乱上汽引进双龙国产的节奏。 目前上汽双龙合资项目已到了“万事具备,只欠批文”的阶段。按照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6月23日在南汽名爵MG3SW发布会上的说法,“双龙国产计划正在等待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应该快了。” 据悉,上汽内部的计划是年底前合资公司成立。6月中旬以来,双龙韩国的工程师陆续来到上海,参与到S-100项目组,这些工程师也将成为上汽双龙合资公司筹备组的成员。 上汽在收购双龙后,一直寻求引进双龙到国产生产,产生应有的协同效应。但在双龙工会频繁罢工中,此事一波三折,迟迟未成。2007年初,双龙汽车发布中长期发展战略,终于声称,计划在主要市场推进双龙和荣威的“双品牌战略”,并将和上汽集团在中国上海建立合资企业,最晚在2011年前开始投产。 2007年9月13日,双龙汽车社长崔馨铎在法兰克福车展表示,关于成立中国合作生产法人一事,已与大股东上汽做完市场性和收益性评估,目前正讨论厂址的选定等事项。只要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就可以马上成立当地法人。 2008年2月,双龙公布2007年业绩。结果显示,2007年双龙盈利116亿韩元(约合9508万元人民币)。这是继2004年之后,双龙首次盈利,这为双龙引进到中国国产再添砝码。 分析人士林木红表示,韩国市场毕竟需求有限,双龙要发展为国际品牌,就必须在国外设厂,而依托上汽的资源,在中国设厂是最方便合理的。 然而,如今的情况是,调查已经开始,调查时间预计将持续数月。在调查没有结束之前,双龙向外授权输出车型技术将受限,而上汽双龙合资公司要生产的正是双龙车型,因此,变数已经存在。 “双龙汽车希望通过这次事件,彻底摆脱由来已久的‘技术流出’问题。”双龙汽车社长崔馨铎在7月5日声明的最后一句显得语重心长。 本报记者 杨开然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