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酒店:从泡沫到啤酒(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 14:27 《IT经理世界》

  泡沫破灭之后

  “扩张过度导致资金链濒于断裂”的现象并不会发生在锦江之星和格林豪泰这样的“稳健派”身上,因为在他们看来,每一个自营门店的盈利比市场占有率要重要许多,扩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建立在大部分自营门店盈利的基础之上,即使资金充裕,也不能够操之过急。

  2006年在香港上市以后,锦江之星已经拥有大笔募集资金,但锦江之星很少租赁短期物业来建设酒店,而是侧重于以自有物业(自营店)和他人物业(品牌授权)来进行连锁扩张。锦江之星因此而承受着发展过慢、丢失市场占有率的风险。

  格林豪泰的徐曙光持有同样的理念。“确实存在投资2年就可以回收投资的门店,但是那是特殊情况下发生的个案,不具备代表性,也不可能大量复制。”徐曙光说。他对于有的企业甚至愿意以5~8年这样的短租期来经营一个经济酒店的做法显得非常难于理解:“如果不能够把物业买下来,我们希望的租期也绝不会少于20年。”

  在徐祖荣、徐曙光这样从传统酒店业和物业转身而来的经济酒店业者看来,经济酒店的经营和盈利显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品牌的培育、人才培养、理念的贯彻、实现收支平衡......这些过程都无法一蹴而就。他们喜欢以万豪、希尔顿的成长作为参照,认为要打造一个真正的国际性连锁酒店品牌,需要整合庞大的相关资源。

  从酒店经营层面来看,要在建筑、装璜和服务等各方面都能达到均衡和优秀,以真正取悦于住客,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研究和贯彻很多酒店管理的细节,如设计一个不会过敏、不会生虫、高低合适容易安睡的枕头就需要花很多时间,每一个人性化的细节管理都需要循序渐进。

  从投资角度看,按照酒店业平均10%的年投资回报率,一个门店经营至少20年才合算:前10年回收成本,后10年赚钱。长期经营、稳定收益,这是传统酒店业的经营理念,经济酒店也是酒店业态的一种,长期来看其间是不存在暴利的,应该符合酒店行业的基本发展规律。

  另外,从经营的安全性方面考虑,徐曙光说,如果不考虑物业本身的增值,收购物业主要是为了保障长期经营。

  按照国际酒店业的发展规律,酒店控股集团旗下的专业物业公司和专业酒店管理公司互相配合,一个负责收购和持有物业,一个负责酒店运营,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传统的酒店业经营模式。但是在中国,却出现了一种独创的轻资产“如家模式”:纯租赁物业经营酒店,既不是物业公司,也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酒店管理公司。

  但是在低端星级酒店走向没落,连锁经济酒店取而代之的大趋势下,如家的大胆创新却使得其能够迅速挤占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缺,并获得了互联网式的神奇发展。很多业者都觉得,“如家模式”也许最适合中国国情。

  “如家模式”真的可以一劳永逸地支撑起经济酒店的长期发展吗?短期内能否上市是“如家模式”的成败关键,否则其资金将难以为继,但是显然并非所有为上市而疯狂扩张的经济酒店都能实现短期上市。

  沈南鹏也承认,如家前几年的爆发性增长并非常态。在如家只有10家店时,如果一年新开20家,就是200%的增长率,但当如家拥有了300家店时,一年新开150家,增长率就只有50%了。沈南鹏认为,这意味着如家的管理将发生变化,在拥有快速扩张和大规模复制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经营能力的提高。

  “增长放缓是必然的,在进入常态之后,如家要经营成百年品牌就不得不面临转型,否则就会因为膨胀过快但管理脱节而出现危机。”徐曙光这样认为。

  “如果业者能够重新解读如家的成功,泡沫就不会像去年那样鼎盛了。”兴业证券的相关分析师这样认为。

  激进者或许过于看重扩张的速度而忽视了酒店经营的本质,但是稳健经营者是否也以为过于保守而失去扩张的大好时机呢?

  徐曙光认为,扩张其实不应该为上市计划所主宰,只要保障充裕的资金链条,扩张的时机随时都会产生。由于没有人抢楼,他反倒觉得春节以后出现了很多不错的物业收购机遇。据他透露,格林豪泰最近刚刚在西北签署了购买一家拥有7家物业的企业合同,格林豪泰可以借此完成在西北的布局。

  而徐祖荣也表示,并购不能以冒进为代价,当泡沫破灭时,大家都理智了,真正的机会也就来了。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