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徐建一的新思考:一汽下一步如何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8日 04:27 证券日报

  徐建一的新思考:一汽下一步如何走

  本报记者 濮婕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下称一汽集团),曾是中国最早的汽车自主品牌缔造者。

  但现在,却有若干遗憾留下。因而,对于总经理继任者徐建一来讲,如何让这家汽车工业巨子重新焕发青春,是个不小的难题。

  前任的业绩与遗憾

  竺延风担任了9年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掌门人。这位38岁上任的“汽车少帅”,尽管一直刻意低调,但2002年他在央视访谈上的一句“耐得住寂寞20年”,一度使他落下了“不思进取的国企老总代言人”、“阻碍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罪魁祸首”的骂名。

  不管“耐得住寂寞”是竺延风的心声,还是大众的误读,竺延风在一汽掌门9年来的成绩则是有目共睹。1999年竺延风接手前的一汽已经接近亏损边缘,工厂一度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但是,到2006年,一汽集团全年销售汽车已是116.6万辆,利税163.7亿元。据悉,2007年,一汽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佳效益——实现年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52%。

  竺延风在一汽集团最重要的举措,莫过于按照“精干主体,剥离辅助”的原则,实行了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集团旗下的整车、零部件业务被分块剥离,逐一成立了单独的子公司,进行单独核算。针对一汽集团这类老国企惯有的机构臃肿、优劣混杂的状况,竺延风将一汽集团的职能部门由47个改组为22个,压缩干部编制4881个,减少管理岗位30%。

  在产业布局上,一汽集团通过收购天津夏利,进而实现了与丰田的合资,形成了以天津丰田和一汽大众为两翼的合资体系。此后,随着成都一汽的成立,一汽集团已在长春、天津、成都形成了三大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一汽在全国市场的布局。

  但是,也有业内观察家认为,竺延风在一汽集团内部,并不像他的前任耿昭杰那样具有绝对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竺延风触及一汽集团内部更深层次的矛盾。譬如一汽内部由于关系复杂,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优秀人才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事实上,奇瑞现任总经理尹同耀,就是当年一汽大众的总装车间主任兼物流科科长。

  此外,在竺延风的心中,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痛楚——自主品牌。

  从自主品牌发展的路径上看,一汽集团走了一条和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上汽集团通过海外收购韩国双龙和英国罗孚技术,辅之以上汽原有的强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迅速形成了在原有国外技术上再开发自主品牌的能力。奇瑞则利用跨国公司生产体系纵向分离,将重心从没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一般生产制造领域,向创新、设计、营销、服务转移,与海外专业的汽车代工企业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合资或合作,走出了另一条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

  而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主要依托国外合资方提供的技术来进行开发,如天津一汽利用丰田的威驰的NBC(新基础轿车)技术平台,开发威志等品牌。然而,正是这种依赖合资方提供的技术来搞研发的做法,后来招到了外界的诸多非议。

  中信建投的汽车分析师郑军认为,在汽车合资企业中,国外合资方拥有的核心技术,是其控制合资企业的根本。因此,一汽集团依赖对方转让技术搞自主品牌的想法,不具备现实意义。

  在离任前,竺延风向业界公布了一份一汽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未来8年将投入130亿元打造自主品牌,建设四个轿车平台,开发50款自主品牌轿车车型,确保每年都有新款自主品牌车型上市销售的总体目标。这是离任者漂亮的告别词,也是抛给徐建一的巨大挑战与使命。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